鄭永年:警惕美國挑起「認同政治戰」 製造中國內部分化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中美競爭不只在貿易、科技,還蔓延至意識形態領域。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教授鄭永年指出,在對中政策上,美國已把傳統的意識形態對抗擴展為「認同政治」之爭,正在挑起對中「認同政治戰」,構建以美國為中心的「認同政治」新聯盟,企圖把中國從國際社會孤立出來,北京要警惕美國正試圖製造中國內部的分化。

《北京日報》旗下「長安街知事」報道,鄭永年表示,一個國家給另一個國家「定性」,這就是「認同政治」,就像冷戰期間美國把蘇聯視作敵人,現在美國把同樣的方法用到中國身上。

鄭永年指出,美國發起的「認同政治戰」,已滲透進中美關係的方方面面,拜登(Joe Biden)在政治層面把中美之間的競爭簡單地界定為意識形態之爭,也就是所謂的「美國民主針對中國專制」,並把中國界定為所謂的「國家資本主義」。

美國總統拜登早前指,中國正在艱難應對高失業率和勞動力老齡化,使該國成為世界經濟中心的一枚「定時炸彈」。(Reuters)

鄭永年認為,美國對中「認知政治戰」,最值得警惕的是,美國不僅從外部批評中國,還要製造中國內部的分化。「美國挑動認同政治戰,就是要對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領域進行分而治之,造成中國內部的認同政治效應。」

鄭永年表示,雖然美國和歐盟近期都在講「去風險」,但是含義不同。歐洲的「去風險」主要指的是分散投資、分散風險;而美國講「去風險」,主要還是一個權宜之計,「脫鉤」一時達不成,那就把時間段拉長一點,而美國的「去風險」與「脫鉤」本質上都一樣。鄭永年研判,美國不會成功,還是會像「脫鉤」一樣最終失敗,並且要付出高昂的成本。

著名國際學者鄭永年認為,中美雙方下一步談判的走勢取決於雙方的互動。(資料圖片)

此外,鄭永年認為,隨著美國進入新的大選周期,美國政治體系從觀念上來說也會變得越來越碎片化,其內部政治極化也必將反映在外交政策中。

「中美關係的惡化,是美國內部政治分裂的受害者。當美國內部政治比較整合,美國有信心的時候,中美關係就好;美國內部政治非常分裂,沒有信心的時候,中美關係就不好。」鄭永年說道。

不過,鄭永年也不忘提醒,美國內部不是鐵板一塊,也不要把美國視作一個整體。美國不是拜登的美國,也不是特朗普的美國,美國是由很多群體和利益集團組成的。所以中國一定要密切觀察,在美國進行「認同政治戰」的時候,中國不能被牽著鼻子走,而是要保持自己的定力、判斷力,作出正確的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