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日|紀念館新增侵華日軍戰報等860件文物 實證南京大屠殺

撰文:范玉瑩
出版:更新:

今日(12月13日)是第十個國家公祭日。《新華社》報道,自2014年設立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各類藏品總量已達19.3萬件(套),新增860件(套)文物,為實證南京大屠殺史實提供有力依據。

報道指,自2014年設立首個國家公祭日以來,紀念館新增860件(套)文物,其中一級文物63件(套)、二級文物204件(套)、三級文物593件(套)。報道介紹其中四件珍貴文物,還原歷史真相,警醒國人勿忘國恥。

南京保衛戰最後一道堅守作戰命令

「衛參作第44號」命令。(新華社)

該命令書成文於1937年12月11日24時,由當時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向教導總隊隊長桂永清下達,右上方加蓋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關防」章。作戰命令上,唐生智要求第八十三軍和第八十八師、第八十七師、第七十四軍「固守」光華門等區域陣地,並嚴令「非有命令不得放棄違者按連坐法治罪」。然而12月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該文物由日本友人巖松要輔於2007年在日本佐賀縣唐津市一家書店裏發現,並於2017年捐贈給紀念館。

蓋有「極密」印章的侵華日軍戰鬥詳報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工作人員展示封面標註為「極密」的步兵第三十三聯隊的《南京附近戰鬥詳報》。(新華社)

該報全稱《自昭和十二年(1937年)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月十三日 步兵第三十三聯隊 南京附近戰鬥詳報》。負責征集的日本愛知縣圓光寺住持大東仁表示:「戰鬥詳報是日軍的官方記錄,是當時、當天記錄下來的日誌,非常可信。」

史料顯示,日軍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三聯隊於1937年12月10日抵達南京東郊,在紫金山附近與中國守軍展開激戰。13日,日軍占領天文台、太平門,在太平門附近屠殺了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

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的印章

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庭長石美瑜的印章。(新華社)

1946年2月,中國設立南京審判日本戰犯軍事法庭,史稱「南京審判」。南京大屠殺案主犯谷壽夫被引渡到南京接受審訊,最終被判處死刑。擔任該法庭庭長的石美瑜,在谷壽夫判決書上,蓋有他的印鑒。2017年,石美瑜之子石南陽,將印章捐贈給了紀念館。

該法庭判決書顯示:「計於中華門花神廟、寶塔橋、石觀音、下關草鞋峽等處,我被俘軍民遭日軍用機槍集體射殺並焚屍滅跡者,有單耀亭等19萬余人。此外零星屠殺,其屍體經慈善機關收埋者15萬餘具。被害總人數達30萬人以上。」

報道日軍「百人斬」暴行的美國報紙

在1937年12月14日發行的《芝加哥每日論壇》中,有一篇兩名日本軍官進行「百人斬」殺人競賽的報道節選。1937年12月6日《紐約時報》的一篇報道稱,來自上海前線的一份電報詳細介紹了兩名日本軍官之間的一場比賽,看誰先殺死100名中國人。年紀分別為25歲和26歲的日本軍官把賭註壓在了這項「成就」上。這兩份報紙由美籍華人魯照寧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