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社:中國遊客消失致全球旅遊業損失1300億美金

撰文:鄭寧
出版:更新:

內地疫情開放一年多以來,山東淄博、貴州、黑龍江等城市爆紅吸引眾多遊客「報復性消費旅遊」。然而在內地文旅紅火發展之際,美媒彭博社發表一篇題為「China‘s Severed Air Links Drain $130 Billion From Global Tourism(中國斷航導致全球旅遊業損失1300億美金)」的文章,指作為曾經海外遊最大的消費群體——中國遊客,如今在國際「消失」,使得全球旅遊業損失近1300億美金。
彭博社將這一報道發布在X(原Twitter)上,卻引來眾多網民反駁,新西蘭媒體人Andy Boreham回覆稱,「你們一直對世界說中國是個威脅,現在卻難過中國人不來花錢?」

中國遊客2023年9月25日抵達曼谷機場時的歡迎儀式(Reuters)

彭博報道稱,中國自2023年初開放封控以來,遊客流動消費較傾向選擇「離家較近的目的地旅遊」,並引用航空數據商Cirium的數據表示,「中國的國際航線網絡減少了43%,45個海外目的地不再有直飛航班。」

報道還提到,相較於美國紐約、法國巴黎等這些過去的熱門海外旅遊地,中國遊客如今更傾向於前往中東,或選擇一些國內城市,如三亞、西藏等。彭博分析認為,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有經濟因素、政治摩擦、國際地緣政治衝突等。

這篇報道亦被發布到社交媒體X(原Twitter)上,不過評論區卻引來眾多網民反駁彭博的觀點。有網民認為,「也許他們(中國人)對西方過去幾年兜售的『中國病毒』說法並不開心。」還有網民諷刺表示,「西方媒體:中國遊客可能是中共的間諜;西方媒體:恐華症;中國遊客:不去西方國家旅遊了;西方媒體:中國人在哪裡?!? 」也有網民說,「(這就是)你們想要的,享受吧。」

早在23年年初中國遊客「報復性出遊」時,即使是東南亞市場也是「諮詢多,成交少」。《中國新聞周刊》曾報道稱,簽證辦理時間長、航班供給少、目的地酒店和交通費用高、中文導遊缺失等諸多因素,導致東南亞產品較疫情前的3千多元翻倍漲至6、7千元。

而10月國慶長假期間,微博也有熱話討論稱「中國遊客為什麼不願出境遊了」,網民評論可見,「沒錢」是主要原因之一,也有認為「國內旅遊也在越做越好」性價比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