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突破技術瓶頸 北京進一步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1月11日,隨着東方空間的引力一號運載火箭在海上發射升空,並將3顆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第6家成功入軌的中國民營火箭公司誕生。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民營火箭公司共發射13次,成功入軌12次,創下中國商業航天發展8年來的新紀錄。

新京報貝殼財經報道,在航天技術方面,目前中國和SpaceX之間的差距約10年,但未來中國民營火箭公司很有可能進入發展的「快車道」,星網(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未來有上萬顆衛星的發射需求,商業航天在2023年年底被寫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2024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又吸引了一撥投資人的關注。

載人航天旅遊、實時遙感圖像、可遍及全球的衛星電話在技術上已經可以實現,商業航天有著廣闊的未來和想象空間。

突破技術瓶頸:可重複回收的火箭

2023年11月及12月,星際榮耀的雙曲線二號驗證火箭先後完成二次發射回收飛行試驗。不足一個月,藍箭航天朱雀三號可覆用火箭首次大型垂直起降飛行試驗任務取得成功。

液體、可回收,正是已經被SpaceX驗證並可有效降低火箭發射成本的技術路徑,也是許多國內商業火箭公司競逐的重要目標。

2023年12月17日,雙曲線一號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新華社)

中國民營航天公司最近一年在這方面成果不斷。其中,2023年4月,天兵科技的天龍二號成為國內民營液氧煤油入軌第一箭。2023年7月,藍箭航天的朱雀二號成為世界上使用更為環保的液氧甲烷燃料並成功入軌的第一箭,是世界範圍內液氧甲烷火箭的「首飛」,而且在12月又成功複飛一次。

星際榮耀液體火箭總設計師季海波透露,計劃在2025年底發射能夠成功入軌並可回收的火箭雙曲線三號。他指出,可重複回收的火箭是所有商業火箭公司必須掌握的技術和產品,只有擁有此產品才能降低成本,「只有攻破這一難關、達到這一目標,再往後,我們和SpaceX的差距才會逐步減少」。

目前,星際榮耀和藍箭航天均公開表示將在2025年發射可回收液體火箭。此外,天兵科技計劃在2024年發射對標SpaceX獵鷹九號的天龍三號液氧煤油火箭。星河動力、中科宇航也已有明確的液體型號火箭規劃。

引力一號遙一商業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新華社)

航天企業突圍,用技術縮小差距

1月20日,在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現場,北京市工商業聯合會界別政協委員、北京星河動力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奇帶來了一份《關於加大對商業航天企業上市融資支持力度的提案》。

劉百奇表示,和美國商業航天巨頭SpaceX相比,國內商業航天企業仍有較大差距,亟須邁入下一階段,即在發射成本、運載能力、發動機性能、垂直回收技術等方向持續投入研發,以期實現技術趕超。各企業仍然需要大量研發投入推出滿足市場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才能帶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在國際市場更具有競爭力。持續大額研發投入也使得該階段的商業航天企業,基本處於暫未盈利狀態。

北京匯聚中國主要航天機構和完整產業鏈,是商業航天發展最活躍地區之一。早在2021年1月,北京發布《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明確「南箭北星」產業布局。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北京市商業航天賽道共發生106宗投資事件,領跑全國。

截至目前,北京亦莊已聚集50餘家航天企業,覆蓋運載火箭、衛星研製、衛星應用、型號配套、地面設備、技術應用等領域,落地的民營火箭整箭研制企業數量佔全國70%以上。

北京市經信局航天處有關人員介紹,北京市商業火箭企業目前在可重複回收利用火箭領域深度布局,預計2024-2025年可取得關鍵突破。在《北京市支持衛星網絡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及該局商業航天發射保險貼費政策基礎上,當局計劃進一步完善有關支持政策,為商業航天企業提供支持,此項工作已經在推進中。

藍箭航天方面表示,航天業發展目前最大的趨勢是突破運載火箭的成本和流量瓶頸,發展一級可重複使用火箭甚至全重複使用火箭,逐漸走向航班化發射運營,大幅降低進入太空的成本,通過火箭可重複使用和航班化運營極大提升發射頻次。打開進入太空的流量入口後,將引導下遊的需求爆發和大量商業應用閉環,開啟太空經濟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