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休假=偷懶」觀念紮根 公眾假期增 打工仔更不申放有薪假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香港每年有12日法定假日,日本有16日。相比其他地區國家,日本的假期的確較多。尤其是日本政府近年鼓勵員工放假,希望讓民眾可藉此休息,但針對打工仔「過勞死」問題,是否增加法定假日就解決得了?專家有不同看法。

日本打工仔工時長,放假少眾所周知。但其實日本人不是沒假放,日本的法定假期是特別多的,只是大家都不再另外請假。(視覺中國)

「本來放假是因應員工的工作需要而定制,而非強迫的。」NLI研究所(NLI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主任土堤内昭雄說道:「休息和工作是相對的,不改變今天的放假模式,無法解決長工時問題。」

  民眾不申放有薪假 法定假日愈來愈多

去年日本政府通過立法,把每年8月11日定為「山之日」,法定假日由15日增至16日,希望讓打工仔多一天休息。設立假日的動機是好的,但土堤内指日本已成為「假日過多社會」。

法定假日在日本稱為「祝日」,故名思義是「為慶祝某些東西而放假的日子」。因此所謂祝日理論是為「慶祝」,並非「休息日」,把增加祝日當假期讓員工休息,是不尋常的做法。

導致如此狀況的原因很簡單:無人願意申放真正代表「休息日」的有薪假期。

日本「放假=偷懶」觀念扎根太深,不少人都抗拒申放有薪假,結果是導致其他人「有樣學樣」,而且大家都在法定假期才放假,甚至會影響社會運作。(視覺中國)

想了解包括日本及香港在內更多不同國家或地區打工仔苦況,請參看【專頁】:

打工仔悲歌 日日做到無得唞 誰能擺脫過勞魔咒?

  「放假=偷懶」  日本打工仔不敢申放

土堤内指摘這與日本人長久以來的工作思維有關:「日本人不願放有薪假,全因『放假=偷懶』的觀念太強所致。在日本,只有早出晚歸的人才被叫作『勤奮』,放假往往被視為不好好工作的表現。」

美國和德國每年有10日法定假日、法國有11日、英國只有8日。但據統計以上各國全年工作日數都和日本差不多,意味日本人拿有薪假的日子實際非常少。

日語中「企業戰士」原被指為企業奮鬥的上班族褒義詞,但近年已逐漸貶義化,不少上班一族更會自嘲「社畜」,意即「在公司上班的牲畜」(日語「會社」是指公司)。

日本每當有長假期,就是很容易出現大塞車。此外各地酒店房間緊張價格急升,旅遊業從業員亦忙個不停。(視覺中國)

  全國連休的結果:影響社會運作

日本部分打工仔抗拒申放有薪假,不只影響個人工作表現,亦會形成文化,令其他人都不敢放假,影響社會運作。日本人愛在假日外出,或在黃金周等長假期旅遊。結果法定假日愈多,旅遊設施的從業員就愈忙、交通就愈擠塞。

「全國連休的結果就是大塞車、酒店價錢急升、做死了服務業從業員,總括來說對社會或個人都無好處。」土堤建議,政府應彈性處理放假的問題才對:「今天社會進步,365日24小時都應有人在工作才可,不應該『一起放假』。」

日本政府今年初曾嘗試推行「Premium Friday」,鼓勵企業在每月最後一個星期五讓員工早退休息,但實際成效非常小,土堤指摘原因正是「沒可能要求企業每月癱瘓半天」。

打工仔死做爛做,效率只會愈來愈低。NLI研究所(NLI Research Institute)研究主任土堤内昭雄指出,放假可讓人身心復原,有助提供工作效率,偶爾放一天半天都很有意義。(視覺中國)

  放假並非偷懶 可提高效率和質量

「放假不只是為讓身心復原,更可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所以管理放假,就等同管理工作。」土堤表示提議放假應是「度身訂造」才對:「放假不一定都是放長假,偶爾放半日一日,都非常有意義。」

所以政府一直增加假日意義不大,要改變「放假=偷懶」的觀念才是治本方法,社會需要知道,員工請假才是增加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方式。不夠人手完成工作是一回事,但讓員工「死做爛做」只會弄巧成拙。

(Buzzfeed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