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美國增兵 解不開阿富汗死結

撰文:陳冠東
出版:更新:

阿富汗戰爭—這道困擾美國16年的頭號難題至今尚未解決。歷屆政府嘗試以各種方法從這泥沼中走出來,仍是徒勞無功。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J. Trump)上周推翻了自己上任前所作出的撤軍承諾,宣布將增兵阿富汗清剿恐怖份子。可是,美國要面對的並非單純一場反恐戰,即使具備軍事力量亦難以拆解當前局面。美國若要在阿富汗問題上全身而退,應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甚或突破地緣競爭思維、借助外力才是治本良策。

特朗普在8月21日晚發表全國演說,宣布將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戰略方案處理阿富汗戰爭問題。他在演說中並沒有提及增兵數字,但白宮官員透露,美國將增派約4,000名美軍,令到當地駐兵數量達12,500人,而且也不會如以往限定撤兵時間和人數。特朗普更表明,美國駐守阿富汗目的不是「建設國家」,而是「殺死恐怖份子」,換言之,特朗普已放棄推動小布殊(George W. Bush)希望在阿富汗推行的民主理念。

特朗普聲言,他對阿富汗議題研究良久後才得出這個決定。他在上任之後,確實曾經向國安及國防官員諮詢,亦有報道指他聽從了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和國防部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的建議。特朗普在8月初與將領開會時,曾向與會者抱怨,美國「正在輸掉」阿富汗戰爭,他希望找出箇中原因及解決方法。

阿富汗戰爭持續了十六年,美國苦無抽身良策。(美聯社)

阿富汗亂局難平 增兵無可避免

由政府控制的阿富汗地區近年治安惡化,戰局僵持不下,甚至漸漸有利於塔利班一方已是不爭事實。《華爾街日報》駐阿富汗記者多納蒂(Jessica Donati)近期一篇自述文章中提及「我四年前搬到喀布爾時,阿富汗首都的派對在外國遊人眼中比炸彈更聞名」,但一切在2014年初改變。當時喀布爾一家黎巴嫩菜餐廳遭受自殺式炸彈及槍手襲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阿富汗分部總監及三名聯合國官員被殺。多納蒂形容,本是全國守備最森嚴的喀布爾從此恐襲頻生,淪為戰場。

16年來美軍在阿富汗犧牲了超過2,400人,2014年8月更有一名將軍在訓練阿富汗軍時,遭塔利班支持者射殺,是越戰以來首次有美軍將領在外陣亡。

戰爭對阿富汗平民帶來的創傷更為嚴重。聯合國上月發表的報告指出,今年首6個月平民因襲擊而死的人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喀布爾的傷亡數字更比被視為全國最多暴力事件、由塔利班所控制的赫爾曼德省(Helmand)超出一倍,共1,048人傷亡,比去年同期多了26%。近年喀布爾發生多宗嚴重襲擊,死傷人數動輒過百,當地保安最嚴密的使館區更在5月31日遇襲,至少80人死亡,逾350人受傷。襲擊無孔不入,阿富汗保安部隊及駐當地美軍為維護安全已應接不暇,無力打擊盤踞東南地區的塔利班,現時根本無法贏下戰爭。

從阿富汗的惡劣形勢來看,美國增兵雖可改變戰場平衡,但短期內帶來的不會是特朗普所說的勝利,而是穩定局勢。美國在阿富汗的軍力雖然在奧巴馬執政後達到高峰,但奧巴馬同時定下撤軍時間表,逐步將美軍規模減至不足萬人。在2014年,美國更將所有保安責任交付阿富汗政府,在情報及訓練上漸減支援。然而從阿國現況來看,政府軍隊其實尚未有足夠能力應付塔利班及ISIS的挑戰,美國撤軍有可能操之過急。

特朗普今次決定增兵,並未設下撤軍時間表,加上將重啟對阿富汗政府軍的支持,這舉動帶點「反奧巴馬」影子。特朗普在演說中雖然沒有點名批評奧巴馬,但形容自己上任時「接手了一盤又爛又複雜的攤子」,撤軍留下來的權力真空,讓恐怖份子有機可乘。

增兵這決定其實符合華盛頓國安圈子的主流意見,也沒有改變美國的阿富汗戰略,整體方向還是輔助當地政府,以維持穩定及限制恐怖主義活動為目標。

經濟軍事援助作籌碼 逼巴國配合

特朗普同意要在阿富汗「獲得勝利」,還需要借助外交力量。美國國務卿蒂勒森(Rex Tillerson)在特朗普演說出爐後,隨即向阿富汗鄰國巴基斯坦施壓。蒂勒森向記者表示,巴基斯坦必須採取與以往「不同的做法」,並將塔利班帶到談判桌上。蒂勒森又警告,如巴基斯坦不願與美國一起解決阿富汗問題,美國將會「懲罰」巴基斯坦,後果包括除去巴國「非北約主要盟國」的地位,以及取消經濟及軍事援助等。

巴基斯坦反恐不力,甚至有協助恐怖份子之嫌已非新鮮事。雖然巴基斯坦在蒂勒森警告後,表明他們比其他國家在反恐戰爭中所付出的更多,但當地確實曾為蓋達前首領拉登(Osama bin Laden)及塔利班前領袖奧馬爾(Mohammed Omar)的藏身之所。當地情報機關一直被指向塔利班提供情報,這離不開巴基斯坦所採取的國防戰略。巴國一方面希望阻止地緣競爭主要對手印度向北擴張,另一方面想保持自己對阿富汗政治的操作空間。蒂勒森的警告也反映,華府深知解決阿富汗問題離不開巴國的合作,蒂勒森向其作出威脅,意在迫使巴國盡量貼近美國戰略方向。說到底,只要美軍仍在阿富汗作戰,美國都需要借助巴基斯坦之力以提供後勤保障。

今年6月,多國代表聚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舉行和平與安全合作會議,尋求協助阿富汗政府推動國內和解。(美聯社)

提升印度戰略地位 意在牽制中國

特朗普政府為了解決阿富汗問題,除了加強對巴國施壓外,在策略上最大改變是強調印度在阿富汗問題上所擔當的角色。特朗普特意表示,希望印度能協助阿富汗發展經濟。印度早在1999年已與反塔利班的北方聯盟合作,現在是阿富汗第六大的援助國。近年印度在阿富汗下的苦功甚多,2013年撥款2.7億美元(約21.06億港元)幫助阿富汗興建薩爾瑪大壩(Salma Dam),為當地提供發展所需的電力及灌溉近7.5萬公頃的農地。對於想要實現「大國夢」的印度來說,阿富汗是挺進中亞的戰略要地,染指當地事務符合自身利益。特朗普伸出橄欖枝,正中下懷。

特朗普今年6月招待到訪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時,已流露出以印度為其南亞戰略核心的意向。在上周的演說中,他再度表示要與印度發展戰略夥伴關係。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印度與阿富汗之間夾着巴基斯坦,無法取代巴基斯坦對美軍的軍事作用。因此,美國拉攏印度的首要目的,不在於獲得軍事支持,而是在戰略層面上為美國爭取更多好處,為未來牽制區內其他勢力鋪路,而中國顯然是其中一大目標。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在中亞與南亞的推展,無可避免會因美國加強對阿富汗的介入及拉攏印度策略而受衝擊。從這個角度來看,特朗普的阿富汗「新」戰略,其實是蕭規曹隨,沿着奧巴馬政府對南亞所佈的棋局下子。

阿富汗戰爭持續了16年,在特朗普增兵後局勢依然不明朗。特朗普宣稱增兵是為了勝利,但要以萬多人的部隊實現當年超過10萬人也不能達成的目標,是不切實際。美國要保住在阿富汗的影響力,確實有各種理由增兵。不過,這十多年間美國在增兵與撤軍之間徘徊,也說明要解決這個導致地區不穩的問題,不能單靠傳統軍事力量及外交方法。美國若想全身而退,便需要突破地緣競爭思維,尋求更多外力幫助。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敬請讀者留意。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