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瞭望台】中印對峙下莫迪走近美國 特朗普蕭規曹隨換來熊抱

撰文:陳立程
出版:更新:

中國與印度軍隊在西藏南端洞朗地區的對峙持續了逾一個月,事件曝光之時,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正作客白宮,與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舉行首場「特莫會」。
美印兩國關係近年日趨密切,奧巴馬政府視印度為「亞太再平衡」戰略重要棋子,為其度身訂做了「主要防衛夥伴」這個準同盟身份。特朗普上台後對美國外交方針動了大手術,不像奧巴馬那樣熱情看待印度。對莫迪來說,這次出訪旨在摸底,研判美印關係能否保持正面勢頭,而他在白宮的身體語言似乎在說,他總算得到了想要的答案。

莫迪在奧巴馬執政時,曾4次訪美,兩人曾共創美印關係新一頁,但這樣的緊密關係在特朗普時期似不復現。(Getty Images)

莫迪可謂美國的常客,自2014年就任總理以來,已是第五次訪美。與前幾次相比,他上月底訪問華盛頓的行程低調得多,說明他對會晤沒有太大預期,畢竟如今住在白宮的不再是與他稱兄道弟的奧巴馬,而是情緒言行難以捉摸的特朗普。不過,他與特朗普似乎相見言歡,在白宮記者會上他更兩度對特朗普施以招牌式熊抱,熱情程度令慣於藉握手展示強勢的特朗普顯得有些意外。離開白宮前,他又再與特朗普相擁道別。

由相同之處找到親近感,有助於建立私交。特朗普很容易從莫迪的政治作風找到親近感,他們都把自己塑造為國家救星,以民粹政綱取得政權,並且都因獲極端民族主義勢力背書而受猜疑——莫迪領導的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具有濃烈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對國內少數族裔,尤其是有近兩億人口的穆斯林存敵意。自莫迪上台以來,BJP及右翼組織打壓穆斯林的是非大增;特朗普部分重臣如白宮首席策略師班農(Steve Bannon)則以「另類右翼」自居,這股勢力因白人種族主義傾向而備受非議。

莫迪有必要摸清特朗普前後不一的言論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他更需要探索特朗普的外交方針,從中研判自己三年多來對美外交努力會否付諸流水?特朗普上台以來外交動作不少,但焦點放在中東與東亞,尤其是朝鮮和敘利亞問題上,印度不屬於這兩大事務的主要關連國家,特朗普沒有與莫迪打交道的迫切需要。上任了近半年,他仍未委任駐印度大使,相關人選在他與莫迪會面前夕才浮現。中國是美印外交關係中離不開的一大主題,特朗普上台前後對中國態度的反差,令許多人大感意外,莫迪也會想知道,特朗普向北京示好,對美印關係會不會造成衝擊?

阿富汗塔利班至今仍未消滅,他們對美印印全都構成威脅。(Getty Images)

從地緣政治角度看,美印兩國的利益當前頗多交集,印度兩個鄰國巴基斯坦與阿富汗均為極端份子溫床,在維護國家安全這個大前提下與美國有共同利益。事實上,美印關係近年正是在反恐框架下出現重大進展。

冷戰期間,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發起國之一,不與任何大國結盟,但實際靠向蘇聯以換取軍事支持,因此美印兩國長期互疑。蘇聯解體後印度調整外交戰略,在克林頓時代打破總理先訪莫斯科再訪華盛頓的慣例,但其時南亞並非美國外交戰略重心, 1998年印度在兩天內五度進行地下核試後更換來孤立,直到小布殊時代才迎來「質變」。小布殊在「九一一事件」後發動阿富汗戰爭,印度的地緣政治角色隨之改變,2005年,小布殊解除長達30年的禁令,批准向印度輸出民用核能技術。

   ​華府冀借印度牽制中國

奧巴馬上台後,美印關係進一步昇華。奧巴馬與莫迪之間尤其顯得情投意合。莫迪2014年5月就任總理,其後兩年內四度訪美。2015年1月,奧巴馬訪問印度,破天荒以主禮嘉賓身份出席印度國慶日閱兵儀式,一年之後,他把印度定為美國的「重要防務夥伴」(Major Defense Partner)。這個特殊身份是專門為奉行「不結盟」原則的印度而設,印度不必像美國安全盟友那樣承擔共同防衛責任,卻可像日、韓等國那樣獲美國供應先進軍備。

奧巴馬重視印度,當然不僅僅出於反恐需要,他在任內極力把美國外交重心轉向亞太,遏制中國,印度是棋盤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美國協助印度提升防務及對印度洋的監控能力,針對中國的戰略意圖顯而易見。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到訪莫迪故鄉,與莫迪見面。(Getty Images)

印度對華外交的原則與美國不盡相同。莫迪上台不久,習近平便出訪印度,並造訪莫迪家鄉古吉拉特邦,一年後莫迪訪華時,也到訪習近平的家鄉。兩國在諸如氣候變化、阿富汗問題等全球與地區事務上亦不乏共識與合作。而且,兩國同為金磚國家(BRICS)成員,印度上月又與巴基斯坦一起加入了上海合作組織。不過,作為曾經的戰爭敵人,中印雙方的戰略互疑也不是秘密。

就在特朗普與莫迪握手之際,中印邊境又傳出雙方軍隊衝突的消息。類似事件近年並不少見,這次發生於莫迪訪美的敏感時刻,難免引人聯想。中國正在積極推展的「一帶一路」倡議,也令新德里心存警戒。印度既質疑「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之一的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印巴有主權爭議的克什米爾,又擔心中國藉在印度洋沿岸興建港口擴大海軍活動。5月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遭到莫迪抵制。印度更與日本籌謀構建連接亞太與非洲的「自由走廊」,印度傳媒形容它是印日版「一帶一路」。

對中國的戰略猜疑驅使莫迪向華盛頓靠攏。對印度來說,美國既可成為抗衡中國地緣政治影響力的靠山,也是助印度迅速提升軍事實力的不二之選;華府也想借印度遏制中國。然而美印關係的局限也顯而易見。冷戰期間領導不結盟運動帶來的戰略自主,仍被新德里視為外交支柱。

莫迪在外交中講求多極平衡,視自己為其中一極,對中國亦敵亦友,而在與美國交好的同時,亦不放棄與俄羅斯加強關係,目前印度有60%軍備來自俄羅斯,莫迪訪美前,印俄又簽訂了100億美元的軍購合約。美印兩國只能停留在準同盟的層級。

特朗普政府迄今對印度的外交路線,大致延續了奧巴馬時代的戰略方向,沒有改弦易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上月在俗稱「香格里拉對話」的亞洲安全峰會上便強調,印度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兩國領袖的安全顧問也已實現互訪。

印度在2010年已購買了10架C-17軍用運輸機,現時再多買一架。(Getty Images)

   ​反恐成「特莫會」最大成果

從聯合聲明來看,「特莫會」並沒有為美印關係帶來多大突破,兩國公布的唯一實在交易是防衛合作:美國國務院批准向印度出售一架價值3.65億美元的C-17軍用運輸機。莫迪把國防現代化列為振興國家要務,印度近年成為全球主要武器進口國,美國早已把這個南亞大國視為未來重要的武器出口市場,自2008年以來,美印簽署的軍售合約價值逾150億美元。兩國首腦會晤只添上這麼一小筆,多少有點寒酸。至於美國在「特莫會」上演前敲定向印度出售22架海軍無人機,總值20億美元,其實是坐享前朝成果。

「特莫會」重點向外界發出的信號是「合作」。兩人盡力譜寫美印合作前景,以及打擊恐怖主義與擴大貿易、國防、經濟關係等「共享目標」。事前受印度輿論關注的H-1B簽證與《巴黎協定》問題,在聯合聲明受到忽視。莫迪聲言,「美國優先」與他所主張的「印度製造」的政策目標並不矛盾,而是殊途同歸,因為印度強大與美國強大符合兩國的最佳利益。

反恐是雙方着墨最多的地方,也是莫迪此行可以拿回國炫耀的最大成果。聯合聲明以強硬態度要求巴基斯坦禁止領土變成恐襲土壤,同時要求巴方「迅速有效」地把對印度發動襲擊的恐怖份子繩之於法。美國國務院還為莫迪送上一份大禮,宣布把克什米爾分離組織「真主穆斯林游擊隊」(Hizbul-Mujahideen)要員Syed Salahuddin列為「全球恐怖份子」。印度近年對克什米爾的軍事動作有增多趨勢,美國把當地親巴基斯坦勢力列為反恐目標,對莫迪無疑如虎添翼。不過,美國在反恐旗號下介入印巴紛爭,也讓美印外交中最弔詭的環節——印巴關係更趨複雜,巴基斯坦事後便斥責,美印聯合聲明可能助長印度的軍事冒險主義。

特朗普與莫迪見記者時說:「在競選期間,我承諾一旦當選,白宮將有一位印度的真正朋友,如今你們看到的正是如此——一個真正的朋友。」莫迪最想聽到的也許就是這句說話,畢竟此行他的目的不是求變,而是要確認美國對印度的外交方針保持不變。不過他也明白,他與特朗普之間許多重大的分歧並沒有消除,今後他仍要為自己的「印度製造」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找尋共同點,美國去年對印度貿易逆差近310億美元,特朗普不會對此坐視不理。對印度來說,美國是幫助國家迅速提升軍事實力的不二之選。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逢星期一出版《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