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首置上車盤面面觀 英國擬建蚊型盤 非洲人有車唔上事出有因

撰文:許懿安 彭玉潔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下月發表《施政報告》時將公布「港人首置上車盤」詳情。英國倫敦也在實行類似的計劃,目標是讓更多年青一輩能在市中心工作,對經濟及創造就業都有好處。一些國家或城市也在推動類似計劃,目的都是希望助人安居樂業,只是成效往往多種因素影響。

倫敦:屋細價錢平 助青年上車

英國倫敦房價之貴全球排名第三,僅次於香港。想要在倫敦市中心置業,買樓的首期平均要付9.6萬鎊(約96.4萬港元),使得不少年輕人望而卻步。

市政麼為免愈來愈多的人才因此遷至倫敦近郊城鎮,跟包括U+I在內多個發展商合作,斥資2500萬英鎊(約2億6千萬港元),興建約1000個微型公寓,幫年輕人上車。

這些微型公寓售價低於市價至少20%,面積最小的僅有19平方米(約205呎),遠低於倫敦政府建議的37平方米(約400呎)的標準面積。這些對於英國人來說名符其實是劏房的單位,座落倫敦黃金地段Zone 1,而政府設定的售價,將比市價較易為準業主所能負擔。Zone 1單人房月租約由600鎊起跳。

能負擔得起倫敦樓價的只有那些非常有錢的人,也有可能是暫時居於物業,或者是住在社會福利屋(council house)中。
U+I的副總執行官厄普頓(Richard Upton)

英國的一家智庫Development Economics周二(9月12日)發表的報告將指出,如倫敦在應對住屋問題方面再沒有切實有效的解決辦法,這座首都最終可能變「鬼城」。智庫建議稱,如在倫敦市中心設立5個試點,就會為城市製造逾千工作機會以及多2億鎊的收入。比起在同一地點開發的傳統物業項目,這類新項目會引入約3500名在職成人。

「愈來愈多的人在選擇居住地點時,會優先考慮地理位置而不是面積大小。」智庫的盧卡斯(Stephen Lucas)介紹說,「因此建造夠多、高質素且近中心的房子對倫敦未來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至關重要。」

倫敦房價昂貴程度位居世界第三,年輕人在市中心置業的夢想遙遙無期。 倫敦政府與一些發展商合作推出面積小但價錢低的房屋,協助他們上車,為倫敦帶來更多收入及活力。(Getty Images)

加拿大:為單親家庭度身訂造

加拿大政府、薩斯克徹溫省(Saskatchewan)、里賈納市(Regina)政府,聯同非牟利機構Gabriel Housing Corporation聯手,貼心地為當地單親家庭提供他們負擔得來、安穩及長久的住房計劃。

這個計劃是一座樓高4層、合計有12個全新單位的建築物。當中包括6間約450平方呎的一房單位,以及6間約680平方呎的兩房單位。

聯邦政府及省政府將出資最多163萬加元(約1052萬港元)、市政府提供24萬加元(約155萬港元)作為經費及獎勵的一部分,Gabriel Housing Corporation以現金、土地權益及按揭融資等形成支持這項目,價值約110萬加元(約710萬港元)。

加拿大一間非牟利機構聯同聯邦政府、省政府及市政府,協助單親家庭置業,建造專為他們而設的公寓大樓。(路透社)

摩洛哥:要貧民區絕跡

北非國家摩洛哥2004年推出一個名為Cities Without Slums(暫譯:沒有貧民區之市)的計劃。政府在全國、特別是該國西部港口城市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興建廉價的住屋單位。政府合計斥資約32億迪拉姆(約68億港元),以這類新型住屋重新安置130萬人。52個城市及鄉鎮已宣布貧民區絕跡。惟聯合國指該國2015年尚有260萬人、或約13%城市人口仍住在貧民區。

政府通過向私營發展商提供獎勵,讓後者建築不少約50至100平方米(約538平方呎至1076呎)的單位,以不高於25萬迪拉姆(約53萬港元)發售。它們只供首次置業人士購買。當局亦鼓勵建築商推出售價不高於14萬迪拉姆(約30萬港元)的單位,讓薪水低微的打工人,還是有成為業主的機會。

摩洛哥的「沒有貧民區之市」計劃,並未能完全解決貧民區的問題。該國樓市在金融風暴後仍然蹣跚,惟樓價持續走高,2017年第二季,當地住宅銷售量較第一季升7%。摩洛哥建築師葉海亞(Yachar Bou Yahya)指出,一幢半獨立的聯排別墅每平方米售價達2萬迪拉姆(約4.3萬港元),跟一幢豪華別墅的售價一樣。

北非國家摩洛哥2004年起搞一個名為「沒有貧民區之市」的計劃。政府在全國,尤其是該國西部港口城市卡薩布蘭卡興建廉價的住屋單位。(圖/路透社)

非洲:土地問題最困擾

推出上車盤助年輕人升級當業主,不只是香港及倫敦等已發展地區的專利。非洲埃塞俄比亞(Ethiopia)、安哥拉(Angola)及喀麥隆(Camerron)都有類似措施,只是效果並不理想。

埃塞俄比亞的計劃其實非常進取,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主因大部分當地人都無法應付置業的開支。即使是順利一屋在手的人,應付每一期供款對他們來說都是不容易。故此部分人寧願租屋住,或移居別處。

安哥拉的羅安達(Luanda)最近在郊區推出公營住屋計劃。這總值35億美元(約273億港元)項目所供應的物業,每個低至8.4萬美元(約65萬港元)。喀麥隆政府的公營住屋計劃,是面向該國80%人口推出。埃塞俄比亞也花了逾10年來興建售價偏低的住屋,但為何這些國家的計劃都不能成功呢?

成本高與以及業界積習是問題之一。非洲的混凝土價格,是全球市價約3倍。此外除了埃塞俄比亞,大部分非洲國家政府都以向發展商給予補助的形式,讓民眾買得到低價房屋。

此外政府及建築商往往被整個行業拖後腳。全行發展不足、缺乏競爭,受限於差劣的基建、缺乏工人以及原材料價格,都令政府難以在這方面做出成績。《經濟學人》報道,加納(Ghana)最大建築商在過去10年,僅建成3500個單位。

監管不當也是導致樓價上升、業主難以上車的原因。有些非洲國家多禁用本土出產材料,因想以它們出口賺更多錢。有些國家則就出售建築原料設定最小批量限額。不少住在鄉鎮的非洲人都索性自行建屋,而在這等限制下,他們多是住在貧民區。

最後就是土地問題。非洲幅員遼闊,但城市土地供應非常少,《經濟學人》報道這片大陸上僅10%的土地是有註冊以及可供買賣的,而土地價格往往被大幅調高、善價而沽。以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為例,一個地租年期長達99年的商業中心,售價竟是每平方米1.5萬美元。

私營發展商及銀行都肚滿腸肥,但在平均按揭利率高逾20%的非洲,還有土地法提供的保障與執行同樣難予人足夠信心的情況下,普羅大眾即使有上車盤計劃,都不一定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安樂窩。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