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總理哈里里:辭職一事容後再談 曾在沙特突然宣布棄位

撰文:黃家欣
出版:更新: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表示,辭職一事將會等候再談判。之後他向支持者表示:「會與你們同在。」

月初宣布辭職的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周三(22日)抵達黎巴嫩首都貝魯特,並與總統奧恩(Michel Aoun)會面。

哈里里在會面後表示,回應奧恩的要求,辭職一事暫時停止,先進行更多對話。哈里里在電視上發聲明:「今日我向奧恩提出請辭,他促請我等候進行更多關於背後理由及政治背景的對話才辭職,我回應他的要求。」

其後他在住宅前向數百名支持者說:「我會與你們一起,繼續陪着你們……共同守護黎巴嫩、黎巴嫩穩定及黎巴嫩的泛阿拉伯主義。」

月初宣布辭職的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周三(22日)抵達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路透社)
11月22日是黎巴嫩獨立日,原本已辭職的總理哈里里亦返回國家,出席慶祝活動。(路透社)

辭職過程奇怪 陰謀論四起

黎巴嫩總理哈里里在本月4日突然透過沙特媒體宣布辭職,指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黎巴嫩總統奧恩(Michel Aoun)要求沙特澄清為何哈里里會突然失蹤,並認為他是被「虜走」。儘管哈里里於周一(13日)開腔表示自己日內將會回到黎巴嫩,但區內都擔心黎巴嫩將會成為繼也門之後,另一代理人戰爭的戰場。

真主黨(Hezbollah)領袖納斯魯拉(Hassan Nasrallah)上周五(10日)指控沙特正向黎巴嫩發動戰爭。他更指控沙特正準備向以色列提供數以十億計美元的金錢,旨在要以色列向黎巴嫩進行軍事襲擊,更形容這是「最危險的事」。

有報道指,今次的哈里里突然請辭的原因,是沙特不滿他未有針對國內的真主黨勢力。真主黨力量過去一直由沙特宿敵伊朗撐腰。沙特上周指控伊朗進行「直接軍事侵略」,指伊朗向真主黨提供火箭,讓真主黨能夠由也門攻擊沙特。伊朗否認有關指控

在11月11日,即哈里里宣佈辭職已一星期後,沙特王室再發放照片,顯然他再與國王薩勒曼見面。(路透社)

哈里里是一個好人 但並非政治家?

各方勢力相互影響下,戰爭對黎巴嫩人來說並不陌生。1975年至1990年間爆發長達15年內戰,2006年以色列大舉入侵黎巴嫩,清剿境內真主黨武裝。如何平衡各方利益,領導國家免受戰爭侵襲,成為黎巴嫩總理的一大難題。

哈里里的父親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曾是黎巴嫩總理,但在2005年被汽車炸彈炸死,外界指責這是真主黨所為。自此獲沙特和美國支持的哈里里代父出征,在黎巴嫩政壇風生水起,並於2016年底順利與真主黨等黎巴嫩各派達成組閣協議,組建政府。事實上,若沒有沙特在背後支持,哈里里動彈不得,更遑論成為黎巴嫩總理。

哈里里看似能平衡境內沙特和伊朗勢力,但被各方勢力掣肘的他,終究難以擺脫大國束縛。曾任美國駐以色列大使的夏皮洛(Daniel Shapiro)在以色列《國土報》(haaretz)撰文,稱哈里里「是一個好人,但並非一名政治家」。

關於黎巴嫩局勢的必讀文章:

哈里里是總理之子,自去年12月起出任黎巴嫩總理,獲不少人支持。(路透社)

總理之子 哈里里生於亂世

哈里里1970年在沙特出生,躲過1975年黎巴嫩爆發長達15年的內戰,也見證父親拉菲克哈里里(Rafik Hariri)走上飛黃騰達之路,逐步建立起橫跨中東的商業王國。內戰結束後,哈里里的父親委任專業人士入閣,制定詳細可行的重建計劃,帶領國家步步走出戰後的廢墟。他深得國民愛戴,於1992年至1998年,及2000年至2004年擔任總理。

但哈里里可能沒有想到,他的命運在2005年會發生如此轉折。那年情人節,父親的車隊在有「地中海巴黎」之稱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遇襲,包括拉菲克哈里里在內多人被炸死。事件引發「雪杉革命」(Cedar Revolution),迫使被指是幕後主腦的敘利亞,撤出自1975年已派駐黎巴嫩的軍隊。

哈里里結束流亡生涯,重返黎巴嫩出席父親遇刺紀念日活動。(路透社)

代亡父出戰 誓要復興黎巴嫩

父親被殺,哈里里要為家族扛起責任。家庭會議後,哈里里被選為父親的政治接班人,接手父親創立的「未來陣線」(Al Mustaqbal)。哈里里是政治新丁,自知單從父親繼承下來的政治遺產,不足以讓他管治這個政治環境複雜的國家,遂支持父親的盟友西尼烏拉(Fouad Siniora)出任總理。

雖然曾經在2009年接棒出任總理,但因為歷練未夠和人身安全等種種原因,哈里里一直在外流亡。直至2016年,他才下定決心重返黎巴嫩政壇,獲總統奧恩和真主黨支持組建政府,再度成為總理。

認識哈里里的複雜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