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ISIS遭軍事殲滅世人莫過早高興 極端主義散落四周更難防

撰文:麥曉彤
出版:更新:

伊朗、伊拉克政府當地周二(21日)先後宣布,已軍事殲滅伊拉克、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ISIS份子,意味ISIS已經被趕出中東,進一步削弱其勢力,然而這是否代表我們毋須再擔心ISIS的威脅?

伊拉克軍隊拿下ISIS在境內最後一個據點,全面收復失地。(路透社)

近數個月,ISIS在中東節節敗退的消息不絕於耳。

伊拉克摩蘇爾(Mosul)、哈維傑(Hawija);敘利亞拉卡(Raqqa)、代爾祖爾(Deir al-Zour)等ISIS重鎮,先後落入聯軍手中。

直到上周五(17日),伊拉克最後一片失地拉瓦鎮(Rawa)得到解放,ISIS終於被軍事殲滅,為長達三年多的苦戰畫上句號。

不過,ISIS在中東失勢是否代表威脅全然解除?答案也許正好相反。

ISIS密謀把勢力伸延至東南亞,菲律賓馬拉維一度失守。(Getty Images)

   轉移陣地至東南亞

ISIS在中東失勢的同時,早已積極向東南亞拓展勢力。組織領袖把剩餘的資金、物資輸送往菲律賓、新加坡等地,務求在這些國家重新建立恐怖網絡。

那為什麼選擇東南亞?

阿拉伯報章《Asharq Al-Awsat》發表的評論指出,主要因為東南亞在地理及人口方面享有優勢。一方面,這些國家人多勢眾,以印尼為例,便有約2.6億人口,增加組織招攬更多武裝份子的機會;而除卻新加坡以外,普遍來說這些國家人民相對貧窮,亦令ISIS更容易利用金錢和物質等引誘民眾加入。

另一方面,東南亞由數以萬計的小島嶼組成,可為武裝份子提供理想藏身之所,當中ISIS一度佔據的菲律賓馬拉維(Marawi)鄰近印尼及馬來西亞,方便兩地武裝份子前往當地,對ISIS而言具備寶貴的戰略優勢。

縱然菲律賓軍隊上月一舉收復馬拉維,似是能壓制ISIS在東南亞擴張的速度,惟有不少評論認為ISIS在東南亞宣布建立「哈里發」(Caliphate)只是遲早問題。

英國近數個月接連發生恐怖襲擊。圖為曼徹斯特體育館今年5月發生爆炸後的現場情況。(網上圖片)

   西方恐怖份子重返歐美

另一方面,隨着ISIS的中東網絡逐步瓦解,遠赴當地訓練的西方武裝份子紛紛返回歐美老家。美國研究組織The Soufan Center上月發表的報告顯示,約有2000名武裝份子已回到西方領土,當中四分三身處歐盟地區。英國、德國及法國目前分別有為數幾百名武裝份子潛伏當地。

這批「海歸」武裝份子會否對國家構成實質威脅仍然是未知之數,但報告續指出,這批人普遍不視自己為本土恐怖份子(domestic terrorists),不傾向在所在地發動襲擊,情況與本土受ISIS「感召」的人不同。

ISIS據地盡失是否等如威脅解除?圖為聯軍光復伊拉克摩蘇爾後開心慶祝。(路透社)

   抹不掉的意識形態

事實上,本土受感召的「獨狼」式施襲者帶來的威脅可能更大。儘管ISIS據地被逐一清剿,組織在網上龐大勢力仍不容被低估。現時絕大部分襲擊均是ISIS聲稱透過網絡號召支持者執行,反而在據地策動襲擊的次數愈發減少。

智庫組織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國際安全研究總監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認為,ISIS在據地失勢無礙這些海外戰士在全球各地策動襲擊,他們響應蓋達創辦人拉登兒子哈姆扎(Hamza bin Laden)呼籲,以獨狼模式或簡單手段發動襲擊。西班牙、英國、加拿大美國等地近數個月發生的開車撞人、地鐵爆炸等襲擊事件,便是由聲稱受ISIS啟發的「獨狼」之自發行動。

潘睿凡續指出,各地採取嚴密的保安措施同樣助長「獨狼」在本土施襲的決心,例如英國政府禁止他們離境前往敘利亞、伊拉克等地,激進份子在困獸鬥的情況下,遂選擇在當地發動襲擊。他認為這情況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從英國極端份子數量不斷增加可見一斑。

由此可見,即使ISIS不再具有實質的營運地點,只要其意識形態一日存在,這個恐怖組織還是得以長存。美國《大西洋》(The Atlantic)雜誌一篇評論點出一個殘酷現實:聯軍在中東轟炸ISIS的同時,紐約還是發生了恐怖襲擊,反映出意識形態的恐怖之處。雖然ISIS的硬件被摧毀得七七八八,對抗ISIS的戰爭似乎才剛剛展開。

《香港01》特別設立專頁,集中報道ISIS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