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二十年計劃 憑愛國心強國夢 走出自己的威權之路

撰文:麥曉彤
出版:更新:

2018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毫無懸念,第四度登上總統寶座。早在去年9月,普京打破勃列日涅夫(Leonid Brezhnev)的紀綠,成為繼前蘇聯領袖史太林後,掌權最長的領導人。
在位十多個寒暑並不容易,然而普京不只輕鬆辦到,民望更是高企。姑勿論當中是否有水份,外界不得不承認普京把自己的一套威權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他究竟是如何辦到?

俄羅斯大選將於本月18日舉行,民眾在支持普京的造勢活動揮舞國旗。(路透社)
你們給我二十年時間,我還你們一個強大的俄羅斯。
俄羅斯總統普京

上至沙皇彼得大帝、亞歷山大二世,下至蘇聯時期那種對全球的影響,均是俄羅斯歷史的極輝煌一頁。惟自蘇聯政權在1991年瓦解後,俄羅斯再也不如過往般強大,不難想像俄羅斯民眾有多眷戀這個曾經的大國,當中包括普京。

不過,不要誤會普京希望回到前蘇聯時代。他曾說過:「若誰對蘇聯解體無動於衷,那是無心肝的;但若有誰要重回蘇聯,那是沒腦的。」縱然普京無意回到蘇聯時代,但他復興俄羅斯、重拾俄國尊嚴的決心卻是始終如一。

推動人民團結、實現強國夢的普京深得俄羅斯民眾歡心,造就他在2000年登上權力頂峰。普京上台後,保留俄羅斯國家、宗教、家庭等傳統價值,同時奉行自由主義寬鬆政策,軟硬兼施治理國家。

這對自詡為自由主義者同時又是保守主義者的普京而言並不奇怪,他極力強調穩定、安全、發展,但也會按民間情況調整政策,例如推動中產階層的利益、政治改革等。有研究俄羅斯的專家稱,普京其實「既不左、也不右,普京就是普京」,這為他執政帶來極大空間。

普京的治國手段既不極權,也不民主,專家認為是有其特式的威權主義。(路透社)

  強勢重返國際舞台得民心  

普京這套自成一格的威權主義,迎合俄羅斯轉型時代下,民眾對民主制度及大國夢的嚮往。即使普京政府操控媒體、選舉系統及各類資源,確保自己的民望高企,現實是只要普京一天能協調國內多方利益、維持國家穩定,一天也能獲得民眾對他的支持。

雖然普京的為政之道令他在俄羅斯深受愛戴,但其民望並不是一帆風順,在執政十年後便出現下滑之勢,2012年初更低見60%水平,那年是美國和俄羅斯的大選年,俄羅斯出現一波強勁的反普京示威潮。

60%的民望在西方社會無疑是驚人的數字,但對民望動輒坐八望九的普京來說,卻是一個新低點。不過2014年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後,普京的支持度又再次乘坐白金升降機,直逼史無前例的90%。

東歐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伊萬瑙斯卡斯(Vilius Ivanauskas)撰寫評論文章指出,普京政府極懂得製造並利用外在環境,作為遮掩國內問題的掩眼法。除卻克里米亞危機,介入敘利亞內戰也讓俄羅斯成為維持世界秩序的強國,當中趕絕恐怖份子ISIS更成為供普京傳誦的重要成就。事實上,早前由俄國支持的敘利亞政府軍狂轟東古塔,就是希望盡快剿滅匿藏叛軍並收復該地,讓普京在大選前多一項功績。

普京的大型宣傳廣告在全國不同城市也能看到。(路透社)

  極權與民主之間  

普京也善用俄羅斯民眾最引以為傲的軍事優勢,去年舉行大規模針對西方的「Zapad 2017」軍演,向國內外展視普京有能力應對外來威脅。普京同時積極推動軍事現代化,在剛發表的國情咨文便一反常態披露多款超級武器。

伊萬瑙斯卡斯認為軍事現代化會是普京新一屆政府的重點,若他的計劃得以在2020年完成,不只讓普京有更大能力介入國際糾紛,甚至可以在必要時重施入侵別國的故技,再一次創造克里米亞後的民望神話。

華東師範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主任馮紹雷,接受內地傳媒訪問時稱,普京特式的威權主義既不是極權主義,也不是自由民主主義。現時的俄羅斯不再是當年的蘇聯極權統治,但要說民主在西方的角度也還有一定距離。馮紹雷認為,普京主義是種過渡模式,受歐洲文之影響多年的俄羅斯,其實也希望奉行民主制度,但這個民主,當然不會以西方那種方式呈現。

以俄羅斯2014年的經濟危機為例,換轉是奉行民主的西方國家,領袖或早已被換下台。唯獨是普京能夠當着大眾面前,堅稱盧布下跌、經濟危機不關他的事,但他會陪着國民共渡時艱,最終俄羅斯以至普京還是得以順利過渡危機。普京主義(Putinism)也許是一個政治奇蹟,至於你信不信,反正俄羅斯人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