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懲罰特朗普簽《台灣旅行法》 美防長馬蒂斯訪華計劃或遭取消

撰文:高源樺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周五(16日)正式簽署《台灣旅行法》,引起中方強烈不滿,並敦促美國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跟台灣的官方往來。

中國軍方上周六(17日)要求華府信守承諾、改正錯誤,不得實施和《台灣旅行法》有關條款,並停止美台官方往來、停止美台軍事聯繫、停止對台售武,以免對中美兩軍關係和兩岸和平穩定造成嚴重損害。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同日(17日)亦表示,《台灣旅行法》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了嚴重錯誤信號。

根據特朗普2017年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北京會晤時達成的共識,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2018年春季將到訪中國,同時亦是他就任後的首次訪華。當時達成這種訪問共識,一方面是出於應對朝鮮核武威脅的緊迫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外交與安全對華機制外,推進中美兩軍的交往,強化中美軍事關係。

「俠客島」文章認為,中美雙方這次在華盛頓進行了「積極、建設性、富有成果的」磋商,無異是發出了一個相當正面的信號。(視覺中國)

華府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有可能推遲接待馬蒂斯到訪計劃作為反擊措施之一,而同樣的情形在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初期亦曾出現過。奧巴馬2010年批准向台灣出售近64億美元(約502億港元)的武器裝備,導致時任國防部長蓋茨(Robert Gates)訪華等一系列軍事交流計劃被迫推遲,直至時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2011年年初訪美前,中美兩國才得以緩和關係,促成蓋茨成功訪華。

特朗普上台後,中美主要通過新建立的安全與外交對話平台,以及原有的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等機制,開展軍事交流。現在特朗普執政團隊中一些具有強烈反華色彩的人物登場,在貿易和軍事領域主張對華強硬,這給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

特朗普上台後,中美主要通過新建立的安全與外交對話平台,以及原有的海上軍事安全磋商等機制,開展軍事交流。現在特朗普執政團隊中一些具有強烈反華色彩的人物登台,在貿易和軍事領域主張對華強硬。這給中美軍事關係的發展帶來不確定性。(視覺中國)

美國國會議員2017年曾提出一項《台灣安全法》,明確要求提升美台軍事合作關係,促使美台軍艦互訪,惟該法案最終未獲通過。但其中類似美台軍事關係的條款,被納入了《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

分析認為,《台灣關係法》雖然支持華府對台軍售,但實際上卻沒有幫到台灣,相信現在具象徵意義的《台灣旅行法》對台灣助力也不會太大。而且,美國當局考慮到中美關係存在的潛在風險,不太可能大張旗鼓地執行當中條款。 

鑒於奧巴馬執政時期曾派內閣級官員訪問台灣,不排除特朗普仿傚此舉。當然,這也要看台灣蔡英文政府的膽量和遊說美國的功力,畢竟該法案只會給台灣帶來不必要的政治風險。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