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日常生活受盡社會制度歧視 英國「恐跨」問題嚴重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每年倫敦都會舉辦同志遊行(Pride Parade),不同的LGBT人士都會參與其中,圖為2013年的參與者。(Getty Images資料圖片)
跨性別人士目前所受之苦,正是數十年前男女同性戀者所面對的。
英國下議院平等委員會主席瑪莉亞・米勒(Maria Miller)

性別從來不是鐵板一塊,對某些人來說,「你是男生,還是女生?」是個不容易回答、甚至近乎冒犯的問題。

 

近日有英國下議院委員會就跨性別議題作出調查,調查報告指出,英國的跨性別人士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嚴重歧視,在醫療機構、執法或司法機構、學校都面對歧視言行,可說是制度化的問題。他們要取得平等地位,長路漫漫。

 

調查報告估計,英國有近65萬人有某程度上的性別不一致(gender incongruent),即跨性別的傾向,他們認為,他們所感受到的歧視有損其事業、收入、生活水平,以至身心健康。

 

負責調查的下議院平等委員會主席瑪莉亞・米勒(Maria Miller)向《獨立報》表示︰「跨性別人士目前所受之苦,正是數十年前男女同性戀者所面對的。」

「他們是英國社會最後一群要強忍公然、不受挑戰的偏見的人,我們需要對公共服務作出迫切的徹底改革以解決問題。」她補充。

 

這份英國議會首次就解決跨性別歧視問題所作的調查報告,特別點名批評國民保健署(NHS),警告其所提供的健康服務「辜負了跨性別人士」,因有太多證據顯示,NHS犯下「歧視及違反平等原則的行為」。

 

有證人指出,很多普通科醫生(GP)將求助者的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dysphoria)當作精神健康問題去處理,甚至非法地拒絕為跨性別人士提供健康服務,純粹基於他們個人不認同那些跨性別人士曾作出的決定。另外,很多跨性別人士必須等候2、3年,才能首獲約見醫生或接受手術。

 

「我們這個有性別偏見的醫療系統將跨性別人士病理化。」本身也是跨性別人士的史東(Tara Stone),是一個以紐卡素為基地、為跨性別人士爭取權益的組織主席。

 

「目前,當一個跨性別者尋求普通科醫生的協助,他們的程序是要去除每樣有可能出錯的事情,最後才跟求助者說︰『好吧,我們相信你。』我們要改變這種情況,醫生應該一開始就說︰『沒問題,我們相信你。』」史東說,「我們要證明自己的身份──在這個社會當中沒有人需要這樣做──這令人感到羞恥,彷彿我們做錯了什麼。」

 

國會調查:四成跨性別人士曾遭侮辱

 

調查報告除了批評NHS,亦指出警察及司法系統的缺陷,有數據指約四成跨性別人士曾遭受口頭侮辱,四分一人曾遭受身體虐待,但由於他們深恐在報案過程中曝光,結果在10個受害人之中只有3個選擇報案,仇恨跨性別人士罪行的定罪率只有3%。

 

報告亦點出學校發生的歧視問題,有研究指91%跨性別「男孩」及61%跨性別「女孩」曾遭騷擾或欺凌,令他們產生抑鬱及變得孤立,亦有意盡早脫離學校教育。

 

史東認為,一般來說,跨性別社群對整個制度充滿懷疑,因為他們覺得被制度化地傷害──被NHS、警察、政府。於是他們抗拒接近這些機構,結果令他們變得更孤立。

 

面對這種蔓延社會不同角落、全方位的制度化歧視,委員會要求政府提出為跨性別者帶來平等的全新政策,並在調查報告中提出30項建議,當中包括以下重點︰

1. 在不須家長許可的前提下,將申請取得新性別的合法年齡由18歲降低至16歲
2. 強制警察參與處理「恐跨」仇恨案件的訓練
3. 在護照中性別欄目加上「X」的選擇;更改護照上的性別時不用出示醫生證明

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何春蕤講座教授曾經說︰「跨性別就是『不男不女,又男又女』的人──『不男不女』是因為無法被刻板的男/女性別印象所局限;『又男又女』是因為跨性人可隨心所欲的擷取、融合兩性的所有特質形象以呈現當下的自我狀態。」粗略而言,跨性別就是生理身驅與心理認同並不一致,大家都說他們是男生或女生,但他們心裡硬是覺得不太妥當。

 

沒有刻意隱藏身份的跨性別者往往展現出異於主流的多元性別氣質(gender variance)──你覺得他是個男人,他卻穿起花裙;你覺得她是女人,她卻告訴你她有束胸習慣。他們超出社會規範底下的性別期望,很容易成為攻擊對像,而那些對他們懷有敵意的人,被泛稱「跨性別恐懼症」(Transphobia,簡稱「恐跨症」)人士。

 

目前醫學上未有簡單診斷方法去評估一個人是否適合接受變性手術,因此跨性別人士十分依賴醫生的諮詢與判斷。然而,英國很多普通科醫生缺乏對跨性別的了解,甚至存有偏見,令跨性別人士求助無門,變得更加孤立。當大部分人舒適地活在主流,以為自己所感受與理解的世界,就是唯一合理的世界,一群小眾的邊緣的跨性別者正正說明,世界不一定如你所想。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