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百日新政  七大變與不變

撰文:陳立程
出版:更新:

緬甸新政府今年4月上任,最近剛滿百日。實際掌權的國務顧問昂山素姬訂出「百日計劃」,獲國際社會肯定,但成效遠待考驗。在外界備受關注的宗教矛盾以致少數族裔羅興亞人受壓迫的問題上,素姬仍未提出對策,難免令人權關注者失望。

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昂山素姬由緬甸民主抗爭領袖搖身變為該國政府實際領導者,施政表現備受關注。(美聯社)
昂山素姬(左)上月與泰國首相巴育(右)簽訂跨國合作保障勞工權益等協定,成為其百日新政一大成就。(美聯社)

素姬提出百日新政,希望讓民眾感受新政府與前朝有所不同。受矚目施政包括將開徵手機通話稅並把稅收用於國民教育、提高農業補助與貸款、釋放政治犯、增加對外經貿合作投資等。新政府還一舉將原有的36個政府部門縮減為22個,精減疊床架屋的官僚機構,但為了穩定士氣,並未削減公僕編制。

在素姬迎來由民主抗爭領導變身為政府領導者的百日里程碑之際,英國廣播公司盤點了緬甸新政局的七大看點,歸納如下:

1、總統不再重要

素姬受憲法約束無法擔任總統,結果選擇「垂簾聽政」,以專門為其而設的國務顧問之職指點江山,同時兼任外交部長。她的長期追隨者廷覺頂着「首名文人總統」的光環,但權力有限。

2、修憲聲音漸退

素姬去年在競選期間矢言推動修憲以削減緬甸軍方的政治權力,但新政府如今鮮有提及改變憲法。素姬似已接受現實,避免踩過「紅線」引來軍方干政。素姬的幕僚如今鸚鵡學舌般重複軍方長期主張:修憲只有在國內不同武裝勢力達成穩定和議時才可擺上議程。

3、和談迎來大考

素姬正試圖重啟前總統登盛留下的僵化和平進程,近期關鍵日子是訂於8月底召集國內各武裝勢力參與的峰會,希望仿效其父昂山將軍在1947年與3個部族勢力簽署的和議,消除武裝對抗。不過,單從談判對象作比較,素姬要與多達15個武裝組織談判,局面遠比其父複雜,她的談判能力備受考驗。

4、種族衝突持續

新政府推動和談之際,緬甸軍方繼續在3個邦與武裝叛軍戰鬥,這顯示新政府無力駕馭軍方。戰火還造成生靈塗炭,為素姬帶來嚴峻的政治難題。

5、避開宗教爭議

全國民主聯盟在去年大選中沒有派出任何穆斯林候選人,加上素姬在解決信奉伊斯蘭教的羅興亞人問題上取態保守,為其招來反穆斯林的非議。幕僚當時辯稱她必須務實行事,避免刺激國內勢力龐大的強硬派佛教僧侶。掌權後素姬已向基督徒等不同群體示好,但繼續以迴避態度面對佔人口逾5%的穆斯林。

6、羅興亞人未見曙光

長年受壓迫的羅興亞人在新政府管治下的處境,是西方人權組織評價素姬表現的一大指標。素姬雖已就此問題成立一個委員會,但未提出長遠方案以解決十萬計羅興亞人未獲基本人權保障的問題。

7、政治犯大解放

素姬曾飽受軍政府軟禁折磨,掌權後承諾釋放全國所有政治犯,並已陸續兌現承諾。她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控制國會後,亦開始推動修法,希望取締那些仍在令民眾被關進監獄的專制法規,但變革需時。

昂山素姬在處理羅興亞人受壓迫問題上態度消極,令人權組織失望。(美聯社)

總體而言,新政府平穩上路,消除了外界對軍方阻撓施政的疑慮。不過,面對複雜的政經問題,素姬的「蜜月期」勢難持久。緬甸物價上漲問題持續,尤其是民生物資上漲更是嚴重,統計顯示,該國通脹達11%。在更棘手的內戰與宗教問題上,素姬選擇沉默,克欽邦和撣邦的叛軍持續與政府軍開戰,羅興亞人難以融入緬甸社會的問題依舊存在。到底素姬是無力解決還是靜待良策,人們仍需拭目以待。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