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魯學者:建議美國反省一下自己不要只怪中國

撰文:胡龍華
出版:更新:

中方確認將在10月1日國慶長假後赴美談判,具體日期則恕難奉告;包括耶魯學者羅奇(Stephen Roach)和前任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Locke)等多名美國知名人士均在10月1日警告美方,莫再繼續危險舉措。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10月1日發表題為《耶魯學者羅奇:不只是中國要改變貿易行為》的文章稱,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知名學者、美國金融業巨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前任亞洲區主席羅奇當天在《連線亞洲》(Squawk Box Asia)節目上說:「我很猶豫,但還是要說出來,做出改變的義務全部落在了中國肩上。」羅奇建議稱:「美國亦應當重新審視自己在談判過程裏,同中國提出數項投訴的方式。」

羅奇進一步說:「我認為我們雙方應當共同對貿易合作的方式做出重大的改變。」羅奇提醒美方稱,與其不斷地施加威脅、逼迫中國改變貿易方式,不如商談「雙邊投資協議」將會更有效。羅奇指出:「如果能夠談成,將是一項重大突破。」

此前9月27日,羅奇在CNBC《貿易之國》(Trading Nation)電視節目上指出,美中已就「雙邊投資協議」交涉了10年之久,目的即「對中國開放市場,同時打開中國市場。」羅奇稱:「我們已經離達成很近了,現在僵持下來。」「我們(美國)同42個國家簽下了雙邊投資協議,而同中國簽署協議的有145個國家。自由和開放的投資活動時加強多邊合作、跨境貿易的最好辦法,現在我們正朝着錯誤的方向前進。我真是擔心,國家竟要在這樣的方向上取得進展。」

+2

美國前商務部長(2009年至2011年)、前駐華大使(2011年至2014年)駱家輝10月1日在《連線亞洲》節目上亦指出,致力同中國「脱鈎」是在創造「極危險的先例」。駱家輝質疑稱:「我們是不是要阻止一切對華出口?不管是農產品還是製造業產品,從醫療器材到食品再到波音(Boeing)飛機?」

美中商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前主席卡普(Robert Kapp)則透過CNBC提議談判迴歸貿易稱:「起初,(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帶着美國企業的一張投訴列表去同中國談判,那上面的問題都很嚴重......結果,演變成以牙還牙的關税互征戰。」「讓我們拭目以待,看看萊特希澤能否同(中國副總理)劉鶴一同回到那些美方曾對中方提出的、嚴肅的問題上。」

9月27日,白宮籌措讓美國資本同中國「脱鈎」(Decoupling)的消息不脛而走,CNBC、彭博社、英國路透社等均獲得知情人士對具體舉措的爆料,比如白宮考慮禁止華企在美國上市、封鎖對華投資出口等的細節。

中國新華社消息稱,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9月29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活動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國慶節後的一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將率團赴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就具體日期,英國路透社9月29日指出,當記者問及談判確切日期時,王受文同中國商務部長鐘山均迴避了這個問題。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在9月26日已獲得知情人士透露稱,談判將在10月10日和11日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