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針》社論對比中美疫情防控 稱華積極干預發揮巨大作用

撰文:魏向宇
出版:更新: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仍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權威醫學雜誌《刺針》近日刊發兩篇社論對比了中美兩國的防疫措施。

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封城後,武漢居民逐步迴歸到正常的生活軌道。(AP)

《刺針》(The Lancet)4月18日在題為《中國持續遏制新冠病毒》的社論中稱,積極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在中國遏制疫情的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方艙庇護醫院對於緩解醫療衛生系統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社論稱,中國的成功也伴隨着巨大的社會和經濟代價,盡力在國民健康與經濟保護之間獲得最佳平衡。目前,中國正在逐步謹慎地復工以及復學。隨着其他國家已經開始考慮且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實施本國的解除封鎖策略,中國在解除封鎖方面的經驗會受到全世界的密切關注。

社論稱,新冠疫情在中國得到迅速遏制令人讚歎,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鼓舞人心的榜樣。那麼,其他國家能從中國應對新冠疫情的過程中學到什麼樣的經驗呢?應該是,積極的公共衛生干預措施,如及早發現病例、追蹤接觸者以及改變人群行為等,這些舉措在中國遏制疫情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與此同時,《刺針》同日在題為《新冠肺炎在美國:一個時間問題》的社論中指出,與中國和意大利的疫情暴發規模相比,新冠疫情起初在美國境內的傳播是緩慢且可控的;而如今,新冠疫情已經演變成一場美國全國性的公共衛生災難。美國的50個州和大部分領土全部宣布進入「重大災難狀態」,目前95%的美國民眾至少暫處於某種形式的「居家隔離」狀態中,這在美國曆史上是第一次。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打算暫停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資助(約佔WHO預算的22%),這使得美國與國際社會和全球控制疫情大流行的努力背道而馳。

不滿政府頒佈的居家令,美國多地民眾舉行抗議示威,造成大規模聚集。(AP)

社論稱,真正陷入困境的其實是美國民眾,他們對這種致命且知之甚少的病毒滿懷恐懼,又受到有關個人防護安全方面矛盾信息的困擾,既有着對經濟萎縮、缺乏凝聚力的國家戰略的擔憂,又有着對反覆無常的、無能領導的焦慮。

社論稱,在阻斷病毒傳播的進程中還伴隨着巨大的經濟損失。目前,至少有1,700萬美國民眾處於失業狀態,這個數字可能最終會超過「大蕭條」時期的失業人數,並且需要數年時間才能恢復。各州此前採取的緩解疫情的措施才剛開始取得成果,而特朗普政府卻急於通過取消隔離限制來提振經濟,這恰好又形成了一個新的僵局。

社論稱,美國遲遲不採取積極行動來遏制新冠病毒傳播的程度,與美國政府有直接關係。這一任政府一直都錯失良機,總是意圖作出有利於經濟利益的決定,而非以科學為指導且保護健康的決策。過早地復工復產實際上是將金錢凌駕於生命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