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2+2|兩國高官激烈交鋒 專家稱兩大原因所致

撰文:胡龍華
出版:更新:

中美高級官員3月18日至19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舉行了會晤,這是拜登(Joe Biden)上台後,兩國高層首次會晤。這次會晤的氛圍十分緊張,場面一度失控。專家稱,這這背後有兩大原因。

+2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安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已經結束了會晤。

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3月20日引述分析人士說,中美兩國高層官員18日發生的緊張且不同尋常的外交衝突表明,未來的路很艱難,兩國關係不會輕易或迅速改善,而且會變得更加難以駕馭。

報道指出,通常沉悶的外交會議前奏很快就失去了控制,部分原因是雙方的期望不匹配,而且雙方發表的講話對國內聽眾的意義不亞於對對方的意義。

報道稱,拜登政府希望對中國保持強硬立場,不太可能緩和對華關係。因為美國國會中的對華鷹派隨時準備批評拜登政府任何軟弱的迹象。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打算發出訊號,表示它不受美國的威脅,也不受美國宣稱的全球領導地位的影響。

中美高層會晤結束,兩國官員各自接受媒體採訪(點擊圖集瀏覽):

+1

經濟學人智庫(EIU)的環球經濟學家波奇(Cailin Birch)說:「我們沒有期待在這次會晤中看到任何的實質性對話,所以他們協商失敗沒有使我們吃驚。但事實是,他們這麼快就協商失敗了,而且是以這種令人驚歎的模式,非常引人注目。」

報道稱,兩位美國官員提到了一系列問題,但是他們的講話既是給中方聽的,也是給美國國內觀眾聽的。波奇說:「很多內容可能是給國內觀眾看的,當然有一部分是給美國觀眾看的,有一部分是給中國觀眾看的。」

針對楊潔篪激烈的講話,波奇說:「這可能是為了表明中國沒有被嚇倒,這也是一種不尊重的表現——中國明確表示不會遵守規則。」

一名資深共和黨助手暗示,布林肯和沙利文很可能知道議員們也在觀看對話。他們現在無法讓步,只能強硬。中國現在是地緣政治上最大的問題,尤其是對美國國會的外交政策而言。

報道稱,造成摩擦的另一個因素是雙方對會晤有着截然不同的期望。波奇說:「中國希望重啓關係,至少在理論上希望舉行一次低調的介紹性會議,定下基調。顯然,由於布林肯的言論,這種可能性消失了。美國代表團的到來是為了討論中國真正敏感的問題——它的人權記錄和領土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