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召回駐立陶宛大使 學者稱未來不排除斷交

撰文:聶振宇
出版:更新:

中國外交部8月10日宣布,決定召回中國駐立陶宛大使,並要求立陶宛政府召回駐中國大使。多名中歐關係學者認為,如果立陶宛繼續挑戰中國核心利益,未來不排除走到斷交局面。

中國外交部網站8月10日消息顯示,中國做出這一決定的原因,是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許台灣當局以『台灣』名義設立『代表處』。」強調「中國政府和人民實現祖國統一的決心不可動搖,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紅線不容觸碰」。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上一次召回大使還要追溯到1995年,當時因美國政府允許已故台灣領導人李登輝訪問美國,中方召回了時任駐美國大使李道豫。

2021年8月7日,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enas,右)曬出照片,稱支持台灣不用害怕北京,也能活得好好的。(Facebook@Adomenas)

中國學者8月10日指出,從外交上來講,撤回大使是嚴重程度很高的一種行動,僅次於斷交。很顯然,中國對立陶宛近期的行為予以了力度極大的反擊。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觸犯到的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已直接影響到兩國關係的政治基礎,中方召回大使的舉動意在向立方傳遞「絕不接受」的明確態度。這一舉動在中國外交的歷史上非常少見,也說明兩國關係已遇到嚴重挫折。

在互相召回大使後,中立關係和中歐關係會朝什麼方向發展?有中國學者認為,倘若接下來立陶宛仍不斷絕與台灣當局往來,中國和立陶宛的關係就很難出現改善的跡象。而此前立陶宛並未有什麼降低分歧的舉措,反而試圖升級事態,假如這樣的行為越來越多,未來不排除兩國斷交的可能。

也有中國學者稱,中方召回駐立陶宛大使的舉動除考慮中立雙邊關係情況外,也有警告其他一些國家不要錯判形勢、步立陶宛後塵的意味,同時也是對美國政府的一次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