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世衛擬為猴痘改名 避免與猴子及特定膚色人種扯上關係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全球猴痘病毒正在擴散,成為焦點,但世界衛生組織擬更改「猴痘」這個名字。避免引發誤會,及對特定膚色人種造成歧視。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在6月14日的簡報會上表示,世衛大「正在與世界各地的合作夥伴和專家合作,改變猴痘病毒的名稱、進化枝及其引起的疾病。」

會改成甚麼名字暫時未知,但根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其中一個可能是改名為「hMPXV A.1」,MPXV是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的科學簡稱,「h」是人類,即人類猴痘病毒,最後的「A.1」是進化分枝的編號。

圖為2003年,為於美國三藩市的發現的一隻刺蝟。刺蝟也是囓齒類動物的一種,可傳播猴痘。(Getty)

猴痘在1958年,在猴子的身上被發現,因而得名。不過猴痘實際主要感染囓齒類(如松鼠)動物,在偶爾情況下才感染靈長類,稱其為「猴痘」並不正確。另一方面猴痘過往一直是非洲的熱帶雨林地區的風土病,且有不少病例從尼日利亞傳播出去,容易讓人誤解。

由多國專家聯署信中,反映目前主流媒體大都使用非洲受感染的人們照片,描述這病毒,讓人們把疾病與非洲地區連繫在一起:「而實際這病毒與其他疾病一樣,可對全人類造成影響,不分膚色及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