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百科】議會制與總統制的混合體 法國為何奉行半總統制?

撰文:羅恩賜
出版:更新:

法國總統大選周日(7日)舉行次輪投票,中間派獨立候選人馬克龍勝出在望。能夠當選總統固然值得慶祝,但這就等於馬克龍能管治整個法國嗎?恐怕未必,因為法國的政治制度為「半總統制」(Semi-presidential system),總統與總理一同管治國家,如果總統所屬黨派未能控制國民議會,就很可能會出現「共治」(Cohabitation),令總統將難以左右國家政策,6月的國會大選可謂非常關鍵。究竟什麼是半總統制?什麼是共治?

在法國的半總統制底下,成為總統,不一定擁有最大權力,還要視乎是否得到國會支持。(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點解法國大選要投完又投? 美國一鋪決勝是好定壞?

傳統來說,政治制度主要分為「總統制」與「議會制」。舉例,英國就是行議會制,英女王是國家元首,但不會干預國家政策;英國人民選出議會,議會再選出首相,首相作為政府首長施政。美國則行總統制,總統由全美人民間接選舉而產生,身兼國家元首與政府首長。

▋ 結合總統制與議會制的半總統制

法國行所謂「半總統制」,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由人民普選產生,總統有權提名作為政府首長的總理,但提名必須得到國民議會過半數議員支持才能通過。因此,總理人選實際上由國會決定。亦因此,當一個政黨取得國會絕對多數,該黨就可決定總理人選。

半總統制有何好處?在總統制下,行政與立法分立,當行政與立法處於對立,由於總統及國會均是由人民投票選舉產生,兩者都有民意支持,總統不能解散國會,國會也不能強迫總統辭職,政府陷入僵局。在內閣制下,行政與立法合一,內閣為國會多數,所提出的法案原則上都能獲得國會通過,因此施政較有效率,減少僵局出現 。理論上,半總統制可取內閣制之長,補總統制之短,而總統與總理共享權力,又可避免議會制的行政專制,有助國家維持穩定。

延伸閱讀︰LV愛馬仕Chanel營造奢華 難掩法國「廢青」絕望無助

▋ 第五共和憲法將總統定性為「球證」

在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的主導下,1958年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法誕生。憲法雖然擴大了總統的權力,但其實它並沒有容許總統掌控國家。總統可以解散國會,可以在緊急狀態下可立法,可以授權舉行公投等等,但一般而言,他不能向國會推出法案,落實國家政策,這些都是總理的權責範圍。按照法國憲法字面意思,總統較像一個「仲裁人」,監督政府施政,如果總理與國會僵持不下,總統就可以介入,可發起公投解決紛爭,甚或解散國會。

1958年,戴高樂找了德勃雷(Michel Debre)重寫憲法,由議會制改行半總統制,總統和總理共治國家。(Getty Images)

▋ 現實政治下總統更像「教練」

但是,憲法歸憲法,事實是,當一個總統的黨派控制了國會,總統及其黨派就「得天下」,總統就由仲裁人變成最有權力的人,可指揮大局,像教練多於像球證。隨著1962年法國實行直選總統的制度之後,總統執政地位的合法性提高,法國的政黨更有「總統化」的趨勢--他們的終極目標,是要勝出總統大選,以及盡可能贏得更多國會議席以支持總統,而通常達成前者,有助達成後者。如果這個終極目標達成了,任何總理都不能忽視總統的意見,因為他/她很可能會被支持總統的國會多數派踢走。

▋ 共治令總統變成「跛腳鴨」

有一種情況,是總統的黨派在國會中份屬少數,簡言之就是總統得不到國會支持,於是就會出現「共治」,總統來自一派,總理來自另一派,總理可以略過總統施政,總統還原為憲法授權的角色,難以干涉國家內政。法國第五共和一共出現3次共治,現在,沒有大黨支持的馬克龍一旦當選總統,亦很可能會面對這種困境,因為國民議會很可能由共和黨取得多數議席,又或者一個反抗馬克龍的聯盟將會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