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批盧沙野言辭不當 學者:不會從根本上衝擊中國外交努力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駐法大使盧沙野近日質疑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主權國家地位,持續在歐洲引發輿論聲討。近期才訪華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星期一(4月24日)批評盧沙野言辭不當,強調這些國家的邊界是「不可侵犯的」,展現歐洲一致對外立場。

受訪學者分析,盧沙野的言論反映出中國外交系統內部的不一致性,但鷹派聲音並非主流,外交部也很快啟動危機管控,試圖淡化處理並與盧的表態拉開距離。學者預期言論風波短期將加劇一些歐洲國家對中國的不信任,但不會根本性衝擊北京近期拼外交的努力。

盧沙野上星期五(4月21日)在法國LCI電視台《大訪談》欄目直播專訪中,聲稱「前蘇聯國家沒有有效的國際法地位,因為沒有國際協議認定他們作為主權國家的地位」引發歐美譁然。近80名歐洲議員星期天(4月23日)在法國《世界報》發表聯署公開信,呼籲法國驅逐盧沙野。

馬克龍星期一則在比利時參加峰會期間接受法媒訪問時,批評身為外交官的盧沙野,使用這樣的言辭「不適當」。馬克龍並表示,自己跟那些在歷史解讀上、在實際邊界上遭到攻擊的國家站在一起。

法新社引述法國外交部同日表示,在一場先前就安排好的會議上,盧沙野被要求「發表公開言論要符合所屬國家的官方立場」。儘管如此,彭博社分析認為,此次風波仍讓馬克龍政府爭取北京推動俄烏和平的努力大打折扣。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形容,盧沙野的言論在歐洲引發強烈反響「有點類似進烏龍球」,同時反映出中國外交政策中的緊張,「他們想呈現一個既開放又強硬的形象。」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接受《聯合早報》採訪時評估,盧沙野這次的發言是「高級外交官在一些敏感政策問題上發言不慎的典型」,也是「中國外交上比較明顯的一個失誤」,對中歐關係、中國國際形象都已產生負面影響。

這起事件加劇投資者對地緣政治風險的關切,MSCI中國指數星期二下挫多達2%,連續第六天下跌。

面對盧沙野言論引發的風波,中國駐法大使館在官網發聲明,稱「盧沙野大使有關烏克蘭的言論不是政策聲明,而是表達個人觀點,不應該被過度解讀」。該聲明也稱, 中國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中國的立場沒有改變,願為推動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作出貢獻。

2023年4月24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中國外交部)

該大使館星期一早上曾在官方微信號發布盧沙野受訪的中文和法文文字稿,但到北京時間中午時已刪除。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同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文字稿被刪時,稱不了解情況。她也表示,中國尊重蘇聯解體後各加盟共和國主權國家地位。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助理所長陳剛受訪時指出,盧沙野的言論不僅與中國既定的外交政策有衝突還相違背,其個人觀點並不能代表中國官方立場。

李明江分析,盧沙野的言論儘管與其個人風格有關,但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國外交圈中比較鷹派人物的觀點,表明外交系統內部在一些問題上有不一致性甚至分歧。

李明江也指出,中國決策層應是意識到失誤,外交部並很快出面澄清,實際上可被視為對盧沙野說法的否定,以期儘快消除負面影響。

陳剛與李明江都研判,盧沙野的言論可能會引發部分歐洲國家對中國的懷疑與不信任,但這波影響並非不可逆轉,最根本影響中國和這些歐洲國家關係的因素,還是取決於北京在俄烏戰爭的立場走向,包括在調停戰爭過程中的作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