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華派為何日益沉默?中國學者提3原因

撰文:洪怡霖
出版:更新:

中國復旦大學中國外交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任曉5月30日表示,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秘密訪華直接推動中美關係改善以來,知華派成為中美關係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群體,但受美國政壇政黨反華氣氛日盛的生態影響,知華派如今變得愈來愈沉默。

任曉30日在《環球時報》撰文稱,美國資深中國問題專家、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員陸伯彬(Robert Ross)和研究中心主任柯偉林(William Kirby)都在4月左右訪問上海,美國這2名知名學者在新冠疫情剛過去、國際旅行尚未完全恢復正常時訪華,反映美國國內知華派學者力圖準確把握今日中國的願望。

知華派正出現代際更替

任曉稱,自己2022年與陸伯彬在加州(California)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見面時,陸伯彬稱美國知華派正出現代際更替,而任曉最直觀的感受是,如今像這樣的美國知華派並非太多而是太少,根據自己在美訪學時的觀察,目前40歲左右的一批美國知華派已嶄露頭角,再年輕一點且有一些影響的人則還看不大出來。

新麥卡錫主義作祟

任曉指,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美國內出現新麥卡錫主義的氛圍,上世紀50年代美國聯邦參議員麥卡錫(Joseph McCarthy)在國會山莊「呼風喚雨」,製造緊張氣氛,歷史已證明所有那些惡言都是莫須有的罪名和指控,現在於21世紀的美國,竟又出現了新的麥卡錫主義氛圍,導致不少人士因擔心遭攻擊而噤若寒蟬。

他分享自己聯繫華盛頓一間大學的經歷,稱校方出人意料地沒有任何回應,這很明顯地反映美方人士顧慮重重,本來比較了解中國的人,也不太敢發出客觀聲音,這樣一來就大大妨礙對華認知的形成。

美國戰略家扭曲對華認知

任曉說,美國出現一批不會中文也不研究中國內政外交的所謂戰略家,基於其信奉的大國政治理念推理得出錯誤的對華認知,包括中國因對國際現狀不滿想改變甚至推翻現有國際秩序,中國有取代美國世界地位的長期戰略目標,以及中國認為美國衰落。

他認為,如果雙方不接觸、不溝通,這些錯誤認知就會愈來愈根深蒂固,而知華派人士或讓華府形成較客觀的美國對華認知,也可能可以維持中美聯繫的紐帶和溝通的橋樑。

讓知華變友華

任曉也提到,有些人從知華開始,最後卻逐漸變成反華,這令人遺憾。

對於某些外國人前往台灣語言教學機構學習中文,任曉說,以長遠眼光來看,外國人能下功夫學習中文這門難學的語言文字,總括而言是件好事,如果外國人士喜歡中國文化,就一定會來中國大陸造訪並結交朋友,那「就有拉近我們與之距離的機會。因此,我們可以更加自信的態度泰然處之,同時將中華文化在全世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