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研究:BMI非良好健康指標 僅超重者死亡風險未必較高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超重但非肥胖者的死亡風險未必會比較高,長期作為標準醫學測量工具的身體質量指數具有局限性。

身體質量指數(BMI)由比利時數學家凱特萊(Adolphe Quetelet)於19世紀首次提出,計算方法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後來被廣泛視為衡量個人健康的簡易工具。

國際科學期刊《科學公共圖書館.綜合》雜誌(PLoS ONE)星期三(7月5日)發表這項研究報告。報告的主要作者是美國羅格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員維薩里亞(Aayush Visaria),他說,BMI本身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健康指標,測量腰圍或掃描骨質密度、體脂和肌肉質量等方式,也應作為衡量個人健康的更全面指標。積蓄過多脂肪依然會增加罹患心臟病、中風和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風險。

研究結果顯示,BMI在25至30之間、被歸類為過重的人,死亡風險並沒有比BMI在22.5至24.9之間的人更高。然而,BMI低於20(過瘦),以及大於或等於30(肥胖)的人,死亡風險明顯上升。

舉例來說,BMI超過40(即三級肥胖)但從未吸煙且無心血管疾病或非皮膚癌病史的人,死亡風險是BMI位於平均值的同類群體的兩倍以上。

英國四方研究所(Quadram Institute)生物統計學家薩瓦(George Savva)評價稱,這是一項樣本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研究,很好地分析了死亡率與體重基準狀況之間的關聯。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