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回暖 美日韓三國峰會將與別具意義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將在8月18日,於華盛頓附近的大衛營(Camp David)主持美日韓峰會,與首相岸田文雄及總統尹錫悅會面。美國希望藉這次會議,鞏固與這兩個亞洲關鍵盟友的關係。

中國的崛起、朝鮮的好戰及俄羅斯的侵略讓美日韓三國走得更近。儘管三國未形成正式的三方聯盟關係,但這次的峰會正預示着東北亞地緣政治的轉變。

美日與美韓保持着良好的盟友關係,但日韓關係並不穩定,兩國經常因日本殖民時的暴行發生爭執。在前政府文在寅年代,雙方關係陷入冰點,情報分享更一度中斷。直到右翼政府尹錫悅上台後,千方百計地與日本修復關係。

圖為7月12日,拜登訪問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出席活動時演說。(Getty)

在5月,一艘日本驅逐艦懸掛着有爭議的日本帝國旗幟進入港口,尹錫悅政府表示坦承地說,現今的安全問題優先於歷史上的矛盾。同月岸田訪問首爾,成為十多年來首位正式訪問韓國的日本領導人。

日本與韓國的和解成為了峰會舉行的關鍵,在18日的美日韓峰會中,將重點加強三國防務合作、能源與半導體的技術及供應鏈合作。峰會後預料將發表聯合聲明,闡明三國在軍事和經濟安全方面的共同利益。

三國討論的範圍正在擴大,除了朝鮮半島問題,更包括了印太地區。華盛頓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約翰斯頓(Christopher Johnstone)指出,日本和美國把韓國視為東南亞地區的關鍵角色,兩國都希望制衡中國的影響力。三國友好的關係亦使得半導體的對話加深:三星正計劃在日本投資新的晶片製造工廠。

然而三國之間的親密關係有限:日韓間的矛盾仍然深入,左右兩翼政府外交政策相差甚遠。尹錫悅的支持度持續下跌,他為修復與日本關係而作出的行為,包括事實上推翻最高法院要求日企賠償的裁決,已被反對者視為「賣國」,未來左翼政府上台不一定與日本保持親近。

圖為3月1日,尹錫悅在韓國首爾出席獨立日活動時發表演說。(Getty)

日韓亦有不同的安全優先事項,對於韓國來說重點是朝鮮,日本則更關心中國和可能發生在台灣衝突。美國希望啟動關於核威懾力的三方對話,日本作為曾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不希望核保護傘被反覆強調,韓國則十分希望擁有核武的支援。日韓同時不滿美國利己的貿易政策,也害怕美國2024年大選特朗普(Donald Trump)上任後破壞與兩國關係,兩國同時正避免過分疏遠與中國關係。

因此,即將到來的峰會最重要目標是鞏固最近幾個月的成果,把握機會建立制度化的合作關係,避免未來的領導人輕易推翻。三國已同意定期舉行三方會議,甚至可能建立正式的領導人熱線,示意這次峰會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