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間鴻溝仍深 如何達至「穩定」關係?外媒怎麼看習拜會

撰文:歐敬洛
出版:更新:

中美習拜會將於11月15日舉行,中美關係對世界有重大影響,外界關注兩國領導人會晤能否緩和緊張局勢。多國媒體關注這次會晤,以下是部份媒體對這次習拜會的預測與評論。

美國CBS:習拜會舉手投足充滿政治話語 觸動神經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指出,外界會對這次習拜會的細節極為關注:由打招呼、坐在哪裏、會否有鮮花、使用瓶裝水還是玻璃杯,一舉一動一擺設都會觸動外界神經。

任何涉及外國領導人的會面都需要處理棘手的後勤、政治和文化問題,但很少有國家比中國更注重禮儀,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利益常常存在衝突,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變得極具意義。外界可從各種細微的安排上,看出兩國互動和關係。

圖為2022年11月,印尼峇里島G20峰會上,習近平與拜登的會晤。(Reuters)

德國之聲:中美充滿對立 但仍需有實用主義的合作

德國之聲(DW)指出,中美的差異很大,不論是政治體制、外交與地緣政治利益。西方世界最初希望透過經濟國家政策為中國帶來變革的方法無法奏效,中國成為了西方國家的最大挑戰,企圖改變當前全球秩序、規則、價值觀和原則。

在習近平訪問美國之前,有人呼籲拜登總統對中國在南海和其他地方的挑釁作出更果斷回應。但要使中國和美國克服共同的挑戰,儘管存在矛盾與對立,實用主義的合作仍是必要的。

澳洲金融評論報:中美關係仍會處於競爭 達至微妙的「穩定」

澳洲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認為,中美領導人的會晤期望很低,不太可能解決雙方任何結構性問題。使用「穩定」一詞可能並不正確,因為即使習近平與拜登的接觸相對友好,兩國關也可能在數個月內迅速惡化。

然而「穩定」可能會在較長期內界定兩國關係,兩國領導人會明白中美正處於長期的戰略和意識形態競爭中。領導人與各階層的官員會晤是為維持溝通,了解雙方的紅線與界限,阻止關係急劇惡化。

日本朝日新聞:中美間的鴻溝仍然很深

日本朝日新聞認為,在過去一年自氣球事件發生以來發生的事件,可見中美兩國的互不相任。美國因國內政治關係拜登難以作出讓步,中國同樣對美國的「強烈競爭」認識表示否定。

即使兩國同以避免衝突為目標保持對話,兩國間的鴻溝仍然很深,要兩國關係止跌回穩並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