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館:法國電動車補貼新規是歧視和保護主義行為

撰文:張顥庭
出版:更新:

法國政府頒布電動車購買補貼新規,根據汽車生產過程碳排放計算出「環境分」,決定是否提供補貼,首批達標可享補貼的電動車款名單並未包括中國製電動車品牌。中國駐法國大使館12月22日批評,法方將中國製電動車拒之門外的做法沒有法理基礎。

中國駐法使館發言人表示,法國政府採取鼓勵消費者購買、使用電動車的政策,我們表示讚賞,但法方電動車補貼新規存在歧視性,邏輯不能自洽,購車補貼鼓勵的是清潔消費,電動車在使用過程中是零排放,因此不論是本土生產還是進口的電動汽車,都應有權享受購車補貼,將購車補貼同生產過程碳排放掛鈎並不合理。

發言人指,根據德勤會計師事務所最新報告,生產一輛電動汽車產生11噸二氧化碳,而生產一輛燃油汽車產生6噸二氧化碳,在電動汽車生產全流程中,工廠組裝環節碳排放僅佔5%-7%,而上游零部件和原材料生產環節碳排放約佔90%。

法國總統馬克龍的座駕由法國車廠Citroen製造,價值約3.15萬美元(24.7萬港元)。此車配備防彈裝甲,也特別訂製可開啟式天窗,以便總統可以在車內站立,然後半身在車外,向沿路民眾揮手。(Citroen網站圖片)

他續稱,由此推論,在法國生產一輛電動車將產生11噸碳排放,而進口一輛電動汽車將為法國間接減少11噸碳排放,因為這些碳排放留在了國外,因此,法國政府通過補貼新規將中國電動車排擠出法國市場,雖可刺激法本土電動汽車製造,但也會增加法國碳排放量,而不是減少所謂每年80萬噸碳排放。

他表示,法方將中國製造電動汽車拒之門外的做法,既沒有事實依據也沒有法理基礎,是徹頭徹尾的歧視性做法和保護主義行為,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與公平競爭精神相悖,與國際社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背道而馳,損害了包括法國消費者在內的各方利益。

發言人稱,中方希望法方重新審視自身做法,為包括中國在內的域外電動汽車廠商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視、可預期的政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