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放棄電動車計劃 全力發展AI及混合實境耳機是好是壞?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蘋果公司2月27日決定,停止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計劃,旗下約2000名員工部分將轉到發展人工智能(AI)的部門。這反映蘋果的長遠目光不是每架10萬美元的自動駕駛汽車,而是有意在生成式AI市場上分一杯羹。

彭博社報道,投資者及分析員都普遍歡迎蘋果放棄電動車計劃的決定,認為將資源改為分配在生成式AI,反映AI的長遠帶來潛在收入比汽車多。不過報道同時指出,蘋果近期難以維持利潤增長,停止開發汽車意味這個將來收入來源被封殺。

出售汽車的邊際利潤雖然較少,但它卻有巨大的收入潛力,而電動車計劃一直被視為蘋果的下一個震撼市場的產品,將「果粉」進一步融入的公司生態。報道提到,Tesla去年獲得近1000億美元利潤,而其他大型科企如Google母公司Alphabet及中國的競爭對手仍有發展電動車。

蘋果的汽車開發計劃「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已有十年歷史,它本身都有AI的挑戰。該公司原本有意開發一套人工智能系統,足以令自動車可以推動及節能。

部分參與開發電動車的蘋果員工將內部調職,將專業知識用於頭戴式裝置 Vision Pro的發展上。該產品設有多項功能,包括透過AI為用戶建立虛擬環境。

不過蘋果到底何時可以利用AI吸金仍是一大疑問,它很大機會難以在數年內推出一系列AI應用產品。因此蘋果會繼續透過出售硬件致富,其中有近半利潤就是來自iPhone。而Vision Pro面世不久,就被批評太笨重和昂貴,就算每年可以出售數百萬部,以每部3500美元計算,與每年近4000億美元總利潤而言,都只是杯水車薪。

蘋果正研究其他可能,例如輕巧的AR眼鏡、新型的智能家庭設備、內置相機的AirPods等,惟可能需要多年才證實這些產品能否完全取代電動車,成為一大搖錢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