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十年》獲獎 爾冬陞恐懼什麼(全文)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香港電影金像獎因為《十年》獲得「最佳電影」而成為全城焦點,有外界評論視《十年》獲獎為「香港人的宣言」,標誌着這個時候的「時代精神」;有的則從電影藝術角度出發,認為《十年》更應該獲「最有影響力電影」而不是「最佳影片」;惹火的批評還有多位電影業界的老闆級人馬或投資者,嚴聲批評金像獎的投票機制及專業性,擔心香港電影會被「政治綁架」云云。
在當晚負責頒發壓軸「最佳電影獎」的金像獎主席爾冬陞,也因為在頒獎時引用羅斯福名言「最需要恐懼的是恐懼本身」而遭各種不同解讀。在種種喧鬧的背後,爾冬陞本人告訴香港01,他「恐懼」的究竟是什麼。
攝影︰林振東

▼政治綁架了電影?爾冬陞認為用「政治綁架」來形容不對,因為這部戲很多人看,可以反映這個時代。

香港01:《十年》獲得「最佳電影」,可以說掀起一個小風波,坊間有些問題,例如「最佳電影」是怎麼評選出來的?為什麼《十年》其他獎項一項提名都沒有,卻可以拿「最佳電影」呢?作為主席你怎麼解答?

金像獎的投票機制

:我上任之後,在頒獎禮六個月之前,有一班新的編劇來參加創作及製作會議。當時我的看法是,金像獎第35屆了,很多人仍不知道投票機制是怎樣的,甚至圈內都有很多人不知道,以為董事局或主席「話事」。所以,我們會在頒獎禮上,用一種比較輕鬆的方式去介紹投票機制其實是「民選」的。

今年有1100多位的「選民」。這1100多「選民」,包括13個屬會的登記會員,通過所屬協會,獲得提名表格及投票表格,還有一些不在協會內的評委,是我們邀請的,例如學院的學者等。

產生「最佳電影」的機制是這樣的:第一輪的提名,每個屬會的會員可以投票,結果佔50%;評委也可投票,結果佔50%。第二輪的評獎,提名結果會交到評委那裏,評委包括50名業內人士及5名業外人士。評委佔結果的55%;另外「一人一票」佔45%。

如果在「最佳導演」或「最佳攝影」的專業性獎項,由於涉及專業角度,評委會佔一個百分比,專業的會佔一個百分比,然後「全民」票又會佔一個百分比。

每份投票表格的簽名都經核實,所以是記名投票的,而表格會直接交去會計師那裏。在獎項揭曉之前,董事局是不知道結果的。以前很多人打電話來問:「有沒有獎攞,有獎我來,沒獎不來。」很難做的,所以乾脆完全不給人知道結果。今年的投票率超過60%,算是很高的了。我覺得制度沒有問題,我們在保密及維持公正上亦下足全力。

▼爾冬陞覺得最大的恐懼,是有人危言聳聽。

怕的是影響香港電影工業推廣

香港01:之前有沒有一些關於評選結果的投訴或爭議?

:我印象中好像都沒有。不過我想說,早前我接受媒體採訪,曾說「憂慮政治綁架金像獎」,現在回想,這句話有點問題,是我不夠深思熟慮。但作為個人,我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我說我們都不希望政治影響藝術、體育,但現實上是不可能沒有影響的。它甚至影響着我們的生活。這次我是否只單純地憂慮這件事被「政治綁架」呢?作為金像獎的主席,我是站在協會和工業的角度來考慮的。

金像獎幾十年來,在全球華人世界,對香港電影都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推動力。以前大陸是不轉播金像獎的,但是前幾年開始轉播。我恐怕發生了這次事件,會對整個香港電影工業的推廣有所影響。我聽說今年會有多幾部類似的電影會上映,我不怕你有政治立場,反而有些人會利用這件東西。我還聽說有政黨要「開戲」,這樣搞我不知道怎麼處理。我很希望藉着這次事件,13個屬會的會員大家趕緊看一看,下一屆怎麼面對與處理。當初我是站在一個工業和推廣的角度,可能用「政治綁架」來形容不對,因為很多人看這部戲,覺得年輕人值得鼓勵,有些人會認為這部戲很有創意,能反映時代。作為董事局和主席,我們可以做的就只能是維持公正,只要你按既定的投票機制投票,我們就要尊重你的決定。

什麼叫「符合資格」,很簡單,只要在去年12月31日前上映,只要是香港片,就已經獲得提名權,這是事實,跟你喜不喜歡無關,跟政治、政黨也無關。

香港01:我們只能問投票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合法,而不能問動機的,就算是總統選舉,我喜歡這個人的髮型也可以投他一票, 雖然這張票只代表一個選擇,你也得尊重。但我想問,你剛剛提了好幾次「這件事」,「這件事」具體指什麼?是《十年》得獎,還是大家的反應,或者其他?

:我是個感性人,覺得很悲哀。我引述羅斯福的話是從心而發的,因感覺到圈內真的有種恐懼,由導演會執委頒發「特別獎」給《十年》開始,到頒金像獎獎禮當晚,我一直在想要不要說,最後還是說了。我覺得這件事被放大了,為什麼大家不可以客觀一點看,《十年》這齣電影的出現,背後是有很大的社會原因的。至於為什麼大陸不轉播金像獎,背後自然也有它的原因。有人罵大陸不轉播,但這不就是「一國兩制」嗎?正如大陸也不會干預你頒獎,對不對?

我覺得最大的恐懼,是有人危言聳聽,說什麼害怕影響到香港電影人的謀生;說萬一《十年》獲獎,以後香港電影人北上拍戲就不方便,他們的聯想是這些東西。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很多根本不會受到影響,你怕什麼呢?導演會執委今年頒「特別獎」給《十年》的時候,是高票獲獎,當時已經有人在擔憂,只是這事由於媒體報道得很少,沒有人關注。

香港01:但是若有這種恐懼存在,投票的時候大家應該會寧願棄權,結果卻是《十年》仍然獲獎,這是一種什麼心態呢?

:我不知道。在我的層面很簡單,金像獎對我來說是個party,我想搞好整場show,觀眾覺得好看。所以當要處理這麼多事情時,我都有很多情緒,抱怨不想做,但當然又不能不做,我們是成年人來的。實話實說,我願意為業界服務,但要處理這麼多不必要的事情,我覺得很浪費時間。我不喜歡搞什麼政治、人際關係,我覺得非常幼稚。

▼爾冬陞說從沒見過金像獎出現那樣的歡呼,不過那不是專業問題,而是情緒問題。

念出《十年》獲獎 自己也嚇了一跳

香港01:有圈內人說,為什麼爾冬陞當晚是自己而不叫別人去頒獎,是不是因為萬一叫某人頒獎給《十年》,那個人也要搵食,可能會被算帳,所以寧可自己頒。

:當我講出《十年》獲獎那一刻,我都嚇了一跳,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金像獎出現那樣的歡呼,這不是專業問題,而是情緒問題。我想,今後大家是不是可以回歸到專業、理性的方式,不要被情緒綁架。

我觀察到一件事,不怕說,今年出場獲得掌聲最少的是陳可辛和徐克。《路人甲》可能因為我是主席,大家捧場,掌聲倒數第三。為什麼?因為這些是合拍片,主要市場不在香港,反應也就沒有那麼熱烈。

香港01:我想有一些人會將合拍片理解為「投降」行為,或者覺得你不是拍給香港人看的。

:為什麼香港沒有人看合拍片,其實和分級制度有關。 大陸沒有分級制度,為了進入大陸市場,電影都要老少咸宜,香港觀眾覺得不好看。分級制度在大陸推動了很多年,但總推不動。

香港01:有人提出要修改投票機制,作為主席,你覺得有此必要嗎?

:我覺得沒有必要,因為它是經過很多年的實踐演變出來的。你說是不是完善呢?肯定不是。你可檢討,但大方針肯定不會變。金像獎起初是參考奧斯卡,它不可能變成康城、威尼斯。(注:採用評審團機制)

回歸前《十年》或無法上映

《十年》奪獎後,在國內討論區同樣成為熱話。

:我個人覺得,如果在回歸前,《十年》有可能是不能上映的;我想大家還有些印象,以前《皇天后土》(1980年代講述大陸文革的台灣電影)。

香港01:我當年看了最後一場,接着就停映了。

:因為有法例,你不可以影響與鄰近地區的關係。所以,我覺得回歸前,《十年》也可能不能上映,但今時今日,有沒有人敢不讓它上映呢?我相信沒有。但很多新的問題可能出現,現在又說「港獨」了,以後電檢會怎麼發展,我也在觀察。

香港01:很多東西以訛傳訛,《十年》裏面是有講到自焚,但有人認為它不是鼓吹這樣做,並不是政治宣傳片。

:有些人認為這是「反動」電影,但我只覺得這些年輕人還蠻大膽的、蠻有創意的,中間有些地方我覺得好笑,大家的觀影角度都不同。大家可能覺得這齣電影很有膽量,但從電影角度,仍有很多問題,例如5個故事不統一等等。

香港01:有一些人的意見,認為金像獎應該鼓勵獨立創作,給小成本電影一些機會。但在現有的機制下,金像獎是個行業獎,只要走這條路線,就很難改變大局。如果要鼓勵小成本電影,是否需要不同的機制,另立獎項,例如「最佳創意獎」。

「彭定康說得對」

:現在涉及兩個機制,用幾百人投票的方式搞個特別獎很難,而我又不覺得香港現階段要搞一個類似金馬獎評審委員會。在投票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很容易有種鋤强扶弱的心態。李翰祥曾說過,當你的作品票房大賣就不要太介意有沒有獎。獎是要來鼓勵那些較冷門的作品。商業絕非壞事,但很多冷門作品的導演可能很刻苦,獎對他們是個鼓勵,沒有必要和他們爭。在投票時,我也會有這種考慮。很多人會擴大到覺得《十年》拿獎,是香港和中央搞對抗,這次「玩完」了,香港電影「大鑊」。這種危言聳聽的講法太過分了,大家這麼多年和大陸合作,不會不明白。彭定康說得對的,我真的是怕香港有人無端製造些事端,把香港由沒有問題變得有問題,這種事情太多了。刻意製造對立,然後選邊站,這兩年變得好複雜。

香港01:但在佔中之後,一些在言論上支持佔中的藝人感到被封殺,這種印象令人覺得《十年》拿獎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這種恐懼是有根源的。

:(嘆氣)沒有明文寫出來,你可以怎樣呢?你問他有沒有,他一定跟你說沒有。所以如果有人跟我說他有老婆仔女,不想介入這些事情,我當然理解,多少人在大陸搵食。但是有些人根本就不在大陸搵食,卻講到好像風聲鶴唳,我覺得很糟糕。大家剛開始開玩笑,說萬一《十年》拿獎,現場直播鏡頭拍到我要不要鼓掌啊,玩笑說着說着就成真了,這樣的事情不是很荒謬嗎?

其實這些年在大陸,我一直有跟大陸官方有關人士溝通,就算是佔中的時候也有。佔中的時候我聽說有2、30個業內的年輕人在那裏搭帳篷,我要去看一下,有人阻止我,我說怕什麼,去了解一下情況都不可以嗎?了解之後我知道,這些是回歸後才出生的小朋友,絕對多數沒有拍過合拍片,沒去過大陸。但是很多人,連去看一下佔中都怕。

香港01:記憶中,是有外國媒體報道了《十年》,然後《環球時報》發文批評,然後慢慢放大了整件事。

:應該是從梁美芬開始的,跟着《十年》的票房就一路飆升。不過我想這件事不會持續很久,也不會出現很麻煩的情況。至於說有沒有人會挑戰金像獎的機制等等,到時候再說吧。任何人都有權提出意見,大家討論,不要打架就行了。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