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魏綺珊不怕戶口歸零搞劇團 與老公陳文剛話題多到說不完

撰文:鄺鈺瑩
出版:更新:

離開電視台之後,魏綺珊沒有像其他新聞主播一樣,用自己的名氣去搵食,因為她選擇在自己最熱愛的戲劇發展。在香港,從事藝術創作除了要有滿腔熱誠外,充裕的資金也是重點吧。結果,有一天她發現自己的銀行戶口歸零了……「我跟她不會認為歸零是壞事,這反而提醒我們可能輕視了某些東西,導致問題出現,經歷過打擊之後,日後會更小心。」說這番話的是魏綺珊老公,也是她創辦的糊塗戲班的藝術總監。完成這個訪問之後,我已把他這番話解讀為「歸零又如何,最緊要有人同你一齊捱」。
攝影:黃國立

魏綺珊早在1990年已創辦了糊塗戲班,她說沒有別的原因,單純想與志同道合的人做戲劇創作。投身社會工作後,她利用業餘時間做戲劇,直到2007年她把劇團轉為專業發展後,開始出現了人生交叉點。魏綺珊說:「因為業餘很多時都要靠朋友來支持,但常常都靠朋友不是辦法,好鍾意又想繼續做,那不多放點時間,將它提升到另一個層次,擴大觀眾層。做一個劇團需要的時間與心血很多,但去到某一個位,我發現兼顧不來,所以在2011年連工都辭掉了。」陳文剛在旁補充說大家都不是年輕人,所做的決定都經過深思熟慮。

偶爾也會有朋友笑他們為戲劇的付出有點傻,但能夠找到肯一齊傻、一齊捱的人,何其難得!

令魏綺珊作出這決定,是因2007至2010年間,連續幾個演出都蝕本,最後蝕到連銀行戶口都空空如也,只好解僱員工、退租排練室,他倆決定當作小休,但戶口無錢仍敢去把正職辭掉,這種勇氣真的不是常人能擁有。「當時未去到灰心,我覺得是打擊,人生總會經歷不同打擊,而你要怎樣看呢?負面到令你起不到身,又或者是機遇、測試?如果人生從頭到尾太順景的話,你會好危險。正正因為有了這些波幅,才產生拒逆能力,甚至學會成熟,所以我跟她不會認為歸零是壞事,這反而提醒我們可能輕視了某些東西,導致問題出現,經歷過打擊之後,日後會更小心。」陳文剛說完這番話之後,魏綺珊笑着說:「他的EQ比我高很多。」

對於魏綺珊與陳文剛來說,在香港搞文創,從來最困難的都是空間。

戲劇不是玩

重新起步後,他們在大有街租了新的排練室,但用不夠2年,因為物業轉讓的關係,新業主要求收回排練室,十幾萬的裝修費如同倒落大海。對他們來說,在香港搞文創,最困難的一直都是空間,而自從政府要活化工廈之後,有關政策又未有與時並進,令不少文藝工作者步步為營。魏綺珊道:「到目前為止,不少人認為舞台劇是玩票性質,就算去捧場,都可能會問有無贈票,甚至有些人會說:『幾好,有呢樣嘢玩。』戲劇對我而言不是玩、不只是興趣。我們堅信透過戲劇可以分享自己的理念與信息,從而感動觀眾,普通職業未必可以做到這樣。」撇除認為他們玩的人,其實也有觀眾成了他們的劇團義工,又或是成了陳文剛戲劇班的學生,這大概也是一種感動。

政府幫幫手

儘管戲劇之路從沒有平坦過,但陳文剛與魏綺珊卻依舊醉心,到底當中有何奧妙之處?魏綺珊說每次置身劇院時,都會感到很舒服,而即場接收觀眾的反應亦十分有趣:「每次挑選出來的劇本,一定是先打動了自己,從而去感動觀眾,我們埋下的種子,不知會在什麼時候影響觀眾,這種東西像魔力一樣。」而陳文剛則認為戲劇能研究人的情緒、潛台詞、反應,單是過程已經令他感到很有趣:「慢慢理解之後,人與人的溝通變得容易,可能會有較強的同理心去站在對方的角度設想,繼而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如果這種想法能夠擴闊的話,社會會變得更和諧,所以我一直認為戲劇必須在中小學推行,它比通識強一萬倍。」

早前二人到倫敦旅行,不忘看看當地戲劇,發現當中有不少小演員參與,而當地小學亦有相關的課程……歸根究柢,又是香港政府的問題。陳文剛說:「跟康文署租場要抽籤,最多也只能租一星期,四、五場收入20萬,你覺得可以養活一個團隊嗎?而且因為補貼關係,香港的戲劇票價最多200元,相比海外近千元一張,這絕對是畸形的發展。」

全港首個有專業劇團支援,集聽障、視障、肢體傷殘、精神病康復者以及健全人士於一體的「無障礙劇團」,成立於2013年。
魏綺珊常提到「感動」,陳文剛說最記得演出《和媽媽中國漫遊》後,全場觀眾不停拍掌長達10分鐘,令演出者在台上感動落淚。

謙卑去學習

一個是糊塗戲班創辦人及行政總監,一個是戲班的藝術總監,多年來演出劇目近百,也多次獲獎,問戲班可有令他們自豪的地方。魏綺珊說感動多於自豪,每次演出後,觀眾兩眼通紅上前給她一個擁抱絕對是勝於一切。「3年前創立了無障礙劇團,雖然時間好短,但看到透過戲劇訓練演出,學員即使只有很少的改變,但對他來說是個很重要的里程。有什麼工作能有這麼多感動時刻?相信你也不會因為準時下班而感動。」陳文剛說自己會時刻以謙卑的心去對待戲劇,因為演技是需要終生學習,所以絕對不要滿足這一刻,取而代之是好好鞭策自己。「當然,它在某程度上令我們有滿足感,但千萬不要因而迷暈自己、迷失了方向。觀眾讚好,是否fans多於一切?要清醒地去看。」

筆者請他們提供生活照,說笑最好有5百年前的那一種,陳文剛回家後,很努力找來了一張……

價值觀相近

陳文剛與魏綺珊於2008年因《爆谷殺人狂》一劇結緣,2年後拉埋天窗。問他們是否早已相識,沒想到陳文剛的答案是:「我相信是認識了500年,我們的價值觀、喜好很相近,雖然生肖、星座不同,但價值觀很重要,結婚當日我作了首新詩給她,說我們認識了500年。」在旁的魏綺珊聽着一直傻笑,問她當時是否很感動,陳文剛又笑着說:「佢升咗上天啦。」情趣這回事……「除了他鍾意夜瞓,我不鍾意之外,其餘興趣都好一致,大家都喜歡小品、文藝電影,看過的書籍又可以互相交流,攝影、行山等等好多事都可以一齊去做。」

筆者笑他們返工又見,放工又見,想唞啖氣都可能要一齊,陳文剛說他們並不是朝見口晚見面的那一種。「當然,我做導演,她做演員時就會成日見,但那種成日見,我們因為身分角色不同,所以……又會有不同的關係出現,從而產生化學作用,這反而不覺得悶。」或者是筆者疑惑得太明顯,於是魏綺珊又說:「他有戲劇坊,我在中大教書,其實真的是各有各忙,不過好多時就算去玩,話題自自然然也會在糊塗戲班,因為它是不停發展的計劃。」

魏綺珊說每完成演出都會旅行,「做戲的人需要吸收知識了解風土人情、宗教文化」。

同在一行較易理解

告訴他們我之所以會感到疑惑,是因為經常在餐廳看到一些夫妻或情侶,可以全程各有各食或玩電話,如同搭枱,又或者永遠只有一面在講。「不同行業的couples以為會多些話題,但最後可能會變得你講我唔明,我講你又唔明,然後索性唔講,但我們都很了解對方的話題,甚至我們經常排戲排到12點,另一半如果不是這一行,確實會很難去理解。我們有時話題多到說不完。」

他們也有意見分歧時,如何解決?「這種情況也是……人生的一個訓練。」陳文剛說。

話題如此多,但總會有意見不一的時候吧?陳文剛不否認:「出現了意見分歧時,會看看到底是為了件事抑或為了鬥氣,因為我們不會想個團死,所以大家會很客觀地看看到底哪一邊的意見更加好,再去討論。因為我管藝術,她管行政,所以當我去到某個地步時,就會交予她去接手。提出意見,接受就最好,不接受可能是因為有自己的想法,把想法留待日後再檢討,這種情況也是……人生的一個訓練。因為我們仍然要走下去,如何令件事、令我們的關係更好呢?並非贏在那一刻。」他們真的只認識了500年嗎?

創意融合戲劇新思維

由魏綺珊於1990年創立的「糊塗戲班」,2007年由業餘轉為專業劇團,雖營運不易,但憑陳文剛魏綺珊夫婦的熱血和創意,多年來的劇目在業界備受好評。最近的新劇《地下文具店》,由魏綺珊、葉萬莊及電視藝員陳志健演出,利用劇場和店舖的特殊地理位置,重現舊式文具店情懷,從1980年代演到現代,見證香港變遷,又以超近距離與現場觀眾互動,令大家參與其中推進劇情,突破傳統舞台劇的演繹方式。

48歲的魏綺珊在《地下文具店》紮起頭髮扮小學生,與身兼導演及飾演文具店老闆的葉萬莊,展現出香港獨有的情懷。

「糊塗戲班」經過風風雨雨至2014年成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一年行政資助藝團,為着向觀眾傳遞正面信息的心願,戲班成立以來近百個劇目,都以繽紛、活力和貼地的題材為主,發放正能量,而最重要的,是他們力求創新,不停把新元素加進劇目。例如2014年,劇團與「軟硬天師」林海峰及葛民輝攜手打造的《笑の大学》,全劇只由二人演出,除了搞笑外還引發出他們鮮為人知的舞台演繹技巧,成為全城熱話。

2012年改編自同名著名小說的《惡童日記》,演員在台上全程戴着面具,及加入沙畫元素,非常特別。2014年,以真人真事改編的溫情劇目《和媽媽中國漫遊》,魏綺珊展現出驚人演技,演活了不良於行的老太太,因而大獲好評,在會場更展出故事主角現實中使用的自製單車,務求擴闊觀眾的觀劇體驗。

「糊塗戲班」近年獲「社區投資共享基金」撥款,創立全港首個由專業劇團營運的「無障礙劇團」,集合不同類別殘障人士、精神病康復者及健全人士,以獨特方式發揮所長,望以戲劇達到以生命影響生命。

你想看更多精彩的深度文章嗎?請購買今期《香港01》周報,或點擊此處:成為我們的訂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