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下的仁醫.劇評二|貼地啲唔好咩? 走輕鬆路線都係一個優點

撰文:林迅景
出版:更新:

無綫劇集《星空下的仁醫》第6-10集劇評

劇集大致是可分為燒腦、搞笑、令人放鬆、驚慄、令人腎上線素飆升、令人反思的,這幾種類別,不過最終的目標還是要吸引人睇,更要留得住觀眾,睇完之後令觀眾期待下一季。直到現時為止,《星空下的仁醫》播出了10集,暫時已達到了「吸引人睇」這個最基本要求,播出時亦創造了不少話題,總體評分是合格以上的。

有水準夠逼真。(《星空下的仁醫》截圖)

《白色強人》與《星空下的仁醫》兩者比較

成功在前,很多人會將《白色強人》與《星空下的仁醫》作對比,不過兩者取向在本質上卻存差異,《白色強人》主要講權力鬥爭,而《星空下的仁醫》的劇情反而是主角們為建立兒童醫院和醫生們日常拯救病患為主,前者帶給觀眾緊張刺激的心情,後者反而是以溫情、感動人心為主打。

醫療劇要拍得好睇真係有難度。(《星空下的仁醫》截圖)

《星空下》更似外國醫療劇

如果要比較的話,《星空下的仁醫》可說是和日劇《產科醫鴻鳥》、韓劇《機智醫生生活》,甚至是美劇《HOUSE》、《The Good Doctor》類似。以上幾套也是以一位或是幾位醫生為出發點,廷伸出一些插曲、單元故事去構成一整套劇集。當然《星空下的仁醫》還多出一個「建立兒科醫院」的主線。無他的,怕香港觀眾看不慣,所以終歸是需要一個明確主線/目標。

韓劇《機智醫生生活》充滿治癒感。(《機智醫生生活》截圖)
日劇《產科醫鴻鳥》也有不少捧場客。(網上圖片)

講求治癒感

有人會問:「冇權鬥,唔刺激又點會好睇?」錯了!其實生活化、日常工作的劇集絕對大有市場,就如《機智醫生生活》為例,劇情之中加入大量聊天閒談、食飯,以及一些與醫院無關的劇情,看似是無聊,但卻會為觀眾產生一種強烈的代入感,就好似身歷其景,有人陪你一起返工放工,食飯閒談,玩音樂,這些小情節加起來就會有一種治癒感覺,讓人放鬆而有滿足感。

《HOUSE》是醫療劇中的經典。(網上圖片)
《The Good Doctor》完全是日常生活型 醫療劇的範例。(網上圖片)

《星空下的仁醫》就似是《HOUSE》加上《機智醫生生活》的混合體,以一條主線推動整套劇集,每數集存在一條支線,各人之間又會發生一些小插曲,例如有一集于淼帶同兩個小朋友到醫院找鄭嘉穎,找不到之後就急忙之中將小朋友托付給鍾嘉欣,正當大家以為小朋友是鄭嘉穎的私生子的時候,原來只是同父異母的弟妹,這些劇情看似是平平無奇,但卻能平緩醫院劇情線帶來的刺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