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東姊妹.一】真實的何東女生 會煮糖水又會打波

撰文:高詩琦
出版:更新:

一段7年前的影片,讓擁有66年歷史、香港大學現存唯一的女生舍堂──何東夫人紀念堂(何東),自電影《玻璃之城》後再度走進公眾的視線。
片中的《入宿Cheer》引起大眾嬉笑和無限好奇心,Cheers背後,這所住着404個大學女生的舍堂之內,真實生活是什麼光景?她們對於外界的反應,又有什麼想法?
透過何東女子曲棍球隊(何東女曲)的故事,或許能了解多一點。
攝影:梁鵬威

何東夫人紀念堂,香港大學現存唯一的女子宿舍,也是4間歷史最悠久的「傳統舍堂」之一,陳方安生、周梁淑怡、范徐麗泰、張婉婷、許鞍華在少年之時,也曾入宿於此。(梁鵬威攝)

圖說何東夫人紀念堂歷史:

早上6點半的薄扶林道,天未亮,行人道上只有零星晨運、遛狗人士,門牌號91A的何東夫人紀念堂卻已熱鬧起來,廿多三十位穿黃衣的女孩睡眼惺忪,背着裝了曲棍球棍、護脛和波鞋的袋子,在大堂集合。

「行喇!」同樣就讀3年級的何東女子曲棍球隊隊長Phoebe和Cherry,領隊友分批登上的士,如唸口訣般說:「沙灣徑運動場,沙宣道落。」其實許多司機都知道這個時間、這個位置載的這群女生要去哪,畢竟港大各舍堂「練早波」的傳統已有十多年,不過近年已由1周3、4天,變成只有1、2天,其餘日子多在晚上練習。「起床時有點辛苦,要很有意志力,特別是冬天的時候……但落到球場就會醒晒。」就讀5年級、也打了5年曲棍球的Andreina笑道。

「加油何東!」「搏盡何東!」很想睡,便靠同伴的打氣聲提提神。(梁鵬威攝)
+3

一周4日練習比賽 只為一個冠軍夢

在他人眼中,「住Hall」、打波只是課餘活動,不值得投放精神時間,但這群「何東女曲」的女生卻比誰都認真,兩小時的操練期間,除了新人暫時沒有比賽壓力,一眾較具經驗的球員都全力備戰舍際賽事(Inter-hall Competition),好比中學的學界比賽,除了各項運動項目,更有辯論、話劇、合唱團、橋牌等文化項目,這是所有參加舍堂隊伍的學生的最大目標,甚至投入整個大學生涯的心血。

曲棍球有點像足球,每隊落場的都是1個門將再加10名外場球員,非常講求整體合作;雖然比賽上下半場共70分鐘較足球稍短,但由於節奏快、對體能要求極高,難度一點也不低。為了延續作為傳統勁旅的佳績,「何東女曲」一周花3至4日操練或實戰,為的是一個冠軍夢;畢竟是大學生,要同時兼顧學業、實習、兼職、「上庄」等,隨時比全職工作更忙碌,難道不累嗎?Phoebe想了想,道:「畢竟這已是投身社會前最後一段日子,現在可能會覺得辛苦,但跟這班隊友一起打波、一起努力,已足夠難忘。我寧願這樣,好過又像中學般,每日重覆上學、回家。」Andreina亦說:「難得入到大學,就是要青春一下,這個講法很老土,但也是這段時間,才可以不顧一切去做一件事。」

西環士美菲路街市的熟食中心,是港大舍堂宿生的聚腳地,也是早波之後早餐的聚腳點。(梁鵬威攝)
練習後來一杯「大威路士」,是連結十多年何東女生的回憶,現在餐廳也提供「細威路士」,杯子裏的是提子汁加椰果。(梁鵬威攝)

肌肉的痛楚 一生的情誼

辛苦之後,到底得到什麼?很多住過Hall的人都說,在舍堂認識的朋友往往成為畢生知己,眼前這班女生,將來大概也一樣。曲棍球除了帶來比賽的樂趣、勝利的快樂,作為十分講求團隊精神的運動,從中帶來一段段共同回憶,也將來自不同學科、年級的人們,緊緊相連。

「最難忘……一定係去雲浮集訓!」
「一日練4、5課,肌肉太痛,行路隻腳屈唔到,個個變晒企鵝……」
「一齊去食烤魚、按摩!」

5個女生一人一句,笑得開懷,辛苦的集訓,不只換來球場上的勝利,也成為一生的美好記憶,回想5年來跟不同隊友合作,贏過、輸過、吵過、哭過,Andreina的感受卻始終如一:「難得找到一班有共同信念、共同目標的人,真的很難得。」球場上的摯友,也是推動她們努力追求同一夢想——冠軍──的最大動力。「好想跟大家一起贏,」頂着早起的疲累,Phoebe的感受卻很真切,「每年比賽隊友都不一樣,同一組合就只有一次機會;有些人打了很多年仍繼續,有些人受了傷,但堅持親身打氣,就是為了一起贏。」

練習很艱辛、比賽很疲累,就是靠着身邊那雙手,一同撐下去。(梁鵬威攝)

笑對外界批評Dem Cheer 「我們不是盲從」

找來何東女生們訪問,除了球場上的事,當然也要談談早前大熱的一段「Dem Cheers」影片,一講這段影片、和流傳了27年的《入宿Cheer》,她們禁不住發笑。

「其實無人拿槍指着我要我dem『入宿』,我覺得不對的話,自會出聲!」
「而且我們也不是經常dem cheers呀……」

訪問期間一直話不多的Louisa,也忍不住發言:「有些人說我們很傻、很無聊,其實我們也明白他們的不了解,那倒沒什麼問題;但人身攻擊就不太好,煮下糖水、煲下粥就說是女傭了,這是最不開心的部份。」

來自不同背景、不同學科、不同年紀的女生,因何東和曲棍球而結緣。(梁鵬威攝)

其實Cheers內容可以有趣,也可以感動,對各舍堂宿生的意義絕非只是「玩玩下」,尤其對於一眾何東宿生而言,舍堂的原貌已無法保留,這種「非物質文化」更格外珍貴:「我明白外界難以理解這種文化;但每一年人來人往,連舍堂的外觀也會改變,Cheers是可以實質保留的東西,可以代表舍堂的傳統。」曾任何東宿生會主席、就讀政治學與法學的Andreina認為,Dem Cheers在外界看來沒有意義,卻是一種團結群眾的渠道:「大家說我們是機械人時,其實也可以想想,為什麼會有一群人願意一起去做同一件事。大學生固然要有批判思考、要有主見,但也不能忽略群體裏的角色,不能事事以自己為先,出來工作也需要合作、要關心家人朋友,Hall的群體意識就是這意思,而不是盲從。」

No matter how tough the life can be, we still can bring our dreams to reality.
何東Songs and Cheers之一《Glory》

「樓糖水」傳統 是美味也是惡夢

《入宿Cheer》創於90年代,當中的詞放諸今日好像有點過時,部份卻反映真實舍堂生活,何東女生「會煮糖水」也是千真萬確, 17層供住宿的樓層每周都會舉辦一次「樓糖水」,以房間為單位,輪流為全層「樓友」煮糖水,內容不限,有手製芋圓、也有印尼來的交換生煮家鄉美食。女孩子們平日照顧自己起居之餘,也擔起舍堂運作,雖然能幹,但女生宿舍也時有「意外」,「煲燶嘢」觸發煙霧警報器,導致全Hall走火警的情況偶有發生,「試過有人將芝麻湯丸的皮都煮燶了,整顆都是黑色的……」說到這裏,5個女生又再笑成一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