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 2018】亞運奇蹟給香港棒球的啟示 「至少讓我們練習」

撰文:潘思維
出版:更新:

「晒草灣棒球場係前人打番嚟。」這句話,上過晒草灣打球的人,一定聽過。
「你們還會繼續報導棒球嗎?」這句話是香港棒球員向我說。
香港隊棒球隊於雅加達亞運取得史上最佳的第6,但他們清楚知道,回到香港,所有事情都變回亞運前——比賽不夠10場、現場沒觀眾看、棒球不再受關注、練習時間變回短短90分鐘。
亞運過了,掌聲遠去,like和share如浮雲,香港棒球還是要正視問題所在。
香港01記者潘思維 雅加達直擊

棒球隊的亞運完結了,征程之中,網絡上有不少人「share」港棒新聞,特別是在勁旅韓國手上由何華生打出全壘打一役,成為日韓台棒球界一時佳話,網民更以「外賣仔大戰大師兄」形容這場比賽。

何華生(25號)對韓國打出全壘打,被網民形容為「外賣仔大戰大師兄」。(視覺中國)

筆者在雅加達經歷幾場棒球比賽,先由現場觀眾說起,除了香港「媽咪團」到場打氣,現場還有印尼市民觀看港隊比賽,這令筆者感到出奇。印尼觀眾說:「我們喜愛看運動,什麼都會看,我們不懂打棒球,只是覺得棒球幾特別。」雅加達亞運不少安排教人氣結,但令人高興的是,無論什麼項目,都有印尼市民觀戰,即使明知道該目不是印尼強項,他們仍會入場,看到自己的選手「包尾」,仍然大叫「Let’s go Indonesia」。這就是香港需要的體育文化,而不是將香港運動員貶得一文不值,或者有獎牌才是運動員。印尼人在亞運展現了「撐」這個字的意義,於棒球員來說,感受更深,因為他們在晒草灣打球,面對的只有冷清的場面。

從0:4反勝泰國5:4當日,眾將興奮莫名。(潘思維攝)

早在去年全運會,《01體育》出了一篇文章,關於港棒歷史性奪全國第7名,但在面書專頁上,第一個留言是「垃圾,香港棒球正垃圾」。這句是侮辱,但也發人心省。老實說,香港棒球實力真的很弱,不敵韓國當日,韓國傳媒以「初中生水平」形容港隊,被港將何華生吸引而到場採訪港隊的日本棒球記者阿佐智坦言:「說實話,你們香港隊,只有我們日本的高中的水平。」不過,日本高中生總比韓國的初中生強,阿佐的形容也比較適合。亞運前,部份港棒成員到日本跟當地大學生熱身賽,最後慘敗而回,這正是香港棒球隊現有的實力;但今次亞運,有一項數據值得高興:他們在最終奪金的韓國身上拿下3分、打下8支安打,我相信日本高中生未必做到。

趙嗣淦是香港難得的旅外棒球員。(潘思維攝)
翁浚暐(右)雖到德國打職業聯賽,但生活並不易過。(楊宇翹攝)

港隊力足跟韓國打至9局,但可被巴基斯坦7局「扣倒」,證明港隊比賽表現不夠穩定,這或與香港棒球比賽密度不夠有關。雖然他們在「Little League」即16歲前,每周都有比賽;但16歲後的甲組聯賽,根據2017/18賽季,只得6支隊伍,每隊每季於首輪只有5場比賽,這樣低密度的比賽情況,球員實在難以保持穩定水準。

「來到日本,我們最少每周兩次比賽。」到了日本讀高中的香港球員溫子賢說。17歲的他所讀的日章學院,是一間棒球強校,今年只差一步就進入全國大賽(夏季甲子園),有如此成績,足夠練習和比賽肯定是因素之一,他每天訓練最少5小時,每周兩賽,累積一定比賽經驗,心理質素更加不用說,這就是日本高中「球兒」生活。相反香港的棒球員,在16歲進步最快的時候,因場地所限,晒草灣平時只能開放到晚上8時,港隊只能使用90分鐘,香港本身棒球人口基數不足,加上種種外來限制,那夠日本記者聽完說:「這種環境下,還能打出這樣水準,很不錯了。」

棒球場座無虛席,儘管印尼人不特別熟悉棒球。(潘思維攝)
有「家長粉絲團」到雅加達為港隊打氣。(潘思維攝)

上段說到日本高中生,如果不可以比較,我們又看看敗給港隊的印尼,這時當地一名棒球愛好者和高中生同樣說出:「雅加達最少有50間學校有棒球隊,平時高中聯賽的比賽都有100人看。」我們又看看,香港的學界賽事,觀塘瑪莉諾退出後,男子組只有7間學校參賽,對增加棒球人口幫助不大,就連小朋友的興趣班也不多,不像足球般較易接觸,我們在香港要接觸棒球,真的講緣分的嗎?

亞運棒球隊表現出色,有賴班底多是未投身社會的大學生、以及甘為棒球放棄正職的熱血之士,就算有正職在身,假期和生活也要遷就練習和出國比賽,他們才能打出驚喜,外野手/投手李永陞從亞洲盃開始到亞運都有出色表現,他在亞洲盃前已經沒有全職工作,直到亞運賽後,他說:「亞運完了,第一時間要找全職工作,不知能否繼續打棒球,希望打到吧。」這就是沒有受薪的香港運動員所面對的困境,而且不止於棒球這個項目。

隊長譚浩賢每天過着工作棒球兩邊忙的生活。(潘思維攝)

「幸好今次我們加入5年計劃,今次亞運有個好開始,首先想爭取更多練習時間,還有改善獅子山公園棒球場的設備。」教練區學良說。除了亞運前的關鍵時間,香港棒球隊沒有優先權租用晒草灣棒球場,他們不是想在地少人多的香港再興建新的棒球場,他們只想爭取自己應該擁有的,增加練習時間。

區學良總結整個亞運之旅,說是「奇蹟」,了解上述情況,場地不足、人才不足、社會環境影響下,香港棒球隊能夠以第6名結束,的確是奇蹟,但希望4年後的杭州亞運,不再是奇蹟,是該更上一層樓,這需要香港傳媒和市民支持,但願有天在晒草灣有球迷高呼「We Are Hong Kong」,令棒球隊看到希望。

亞運第6的史上最佳戰績已成過去,香港棒球何去何從?(潘思維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