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會2018.總結3】從歷代獎牌數看港隊發展 銀比金更關鍵

撰文:李思詠
出版:更新:

「攞個金啦,成日都係銀銀銅銅。」不理解體育的人,才會說出如此刺耳的話。
今屆亞運的8金18銀20銅共46面獎牌中,8面金牌平了2010廣州亞運的紀錄,固然可喜,但在總獎牌數計,今屆能夠創出史上最佳,銀牌數字才是關鍵。
18銀20銅之中,不乏改寫香港歷史的故事,若你只記住金牌選手,不如更用心去了解銀牌、銅牌、甚至沒有獎牌的運動員。
攝影:李澤彤、鄭子峰、潘思維、高詩琦、楊宇翹

回到8年前,8面金牌威風八面,當中4金來自單車,包括黃金寶的男子個人公路賽、李慧詩的女子500米計時賽、陳振興的男子山地車及王史提芬的BMX小輪車,其餘4金則包括陳敬樂(滑浪風帆)、耿曉靈(武術)、傅家俊(桌球)及吳安儀/蘇文欣/葉蘊妍(桌球),一共4個大項。

李慧詩再成單屆「雙金后」,更是香港史上亞運「金牌王」,超越黃金寶和傅家俊。(鄭子峰攝)

8金分佈比廣州一屆更廣

至於今屆8金分佈,單車依然是大贏家,奪得3金,壁球也斬獲2金,體操、馬術及男子七欖各有1金,大項比8年前多了一項,共5項。

8金之中,李慧詩的兩金令她以5金1銀1銅成為香港史上「金牌王」,女子壁球團體(歐詠芝、陳浩鈴、何子樂、李嘉兒)及男子單打(歐鎮銘)、馬術盛裝舞步(蕭頴瑩)及男子七欖,也是該項歷來亞運首金。

男子七欖打破宿命贏日本,為香港贏得第8金。(潘思維攝)

按圖看金牌健兒:

+1

18銀歷來最多

不過,香港代表團能創出史上最佳戰績,銀牌健兒或許更關鍵。由於今屆銅牌遜於4年前(今屆20;上屆25),但18銀卻是歷來最多,港隊因而在獎牌數及獎牌顏色均創最佳。由張家朗、崔浩然、蔡俊彥和楊子加組成的男子花劍隊,歷來首次殺入決賽,突破過往的銅牌;崔浩然也奪個人賽銀牌,平了大師兄張小倫8年前的佳績。壁球李浩賢亦書寫歷史一頁,港隊過往未曾殺入男單決賽,今屆更由他與最終奪金的歐鎮銘包辦。游泳館中韓DQ的戲劇性一幕,令歐鎧淳、楊珍美、陳健樂和鄭莉梅奪得24年來首面亞運游泳銀牌;還有羽毛球混雙,鄧俊文/謝影雪的銀牌,也是港羽混雙的亞運第一次。

男子花劍個人賽銀牌:崔浩然。(李澤彤攝)

按圖看銀牌健兒:

+11

呂麗瑤摘銅 64年來首田徑獎牌

至於20面銅牌,最具價值當數呂麗瑤的女子100米跨欄,那可是香港自1954年後的首面亞運田徑個人項目獎牌。梁穎儀也改寫香港單車歷史,成為首個獲亞運獎牌的女子公路選手。李皓晴、杜凱琹、蘇慧音、吳穎嵐和李清韻的銅牌,填補了港乒女團20年的空白。Bailee Brown、羅亮添、蔡欣妍和黃子圖的三項鐵人混合接力銅牌,是三鐵在「後李致和」時代的首面亞運獎牌。最後不得不提橋牌,此項目首入亞運大家庭,港隊就從雅加達把2銀2銅帶回香港。

女子100米跨欄銅牌:呂麗瑤。(鄭子峰攝)
三項鐵人混合接力銅牌:Bailee Brown(左起)、羅亮添、蔡欣妍和黃子圖。(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