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系】從城市走到山野 紀錄兩個女生的友誼

撰文:曾柏熊
出版:更新:

兩雙腿能走多遠?
這是蔡婷茵(Avis)和李嘉怡(Kylie)在山系社交網站專頁「Hikipedia 山上山下」的自我介紹欄目中,寫了這樣的第一句話。她倆於兩年間幾乎踏遍香港山野,走出每天工作的石屎森林,每周如是;
兩個性格截然不同、本來從不運動的女生,緣何決心改變生活?
每張分享快樂的相片背後,都是渴望為沉悶生活帶來一點挑戰的紀錄。
攝影:曾柏熊

這是一個關於友情的故事。

聽過不少「山人」形容,每次的行山經歷都是友情的考驗。原因不難理解,一條山路再短,動輒都要數小時,過程中經歷高山低谷、日曬雨淋,拖着體能透支的疲倦身軀,正是每個人內心真實面目顯露之時,性格是好是壞?是和善是急躁?山野自然就是一面鏡子,反照人性的真相。

兩年前Avis(左)和Kylie右)開設了「Hikipedia 山上山下」IG Page,紀錄二人走過的地方。
+5
有次追巴士,連跑約100米都捱不住;我心想:「才20多歲而已!再這樣下去都不是辦法。」於是就開始找人一起跑步、行山。
-Hikipedia版主——Avis

一剛一柔才是好友的條件

兩年前,蔡婷茵(Avis)和李嘉怡(Kylie)組織一個只屬她們的行山團隊「Hikipedia」,在IG Page中紀錄周遊群山的點點滴滴。平日行山,不論崎嶇平坦,Avis都喜愛緩緩步行,速率不會跟隨地勢而改變太多,冷靜地沉着應戰,就是她最舒適的節奏;她的拍擋Kylie卻完全相反,一馬當先的領前急步走。

「Avis說話很慢、反應慢半拍,我卻總是『BA BA BA』說過不停;Avis很冷靜,我卻很心急;Avis臉圓,我臉長。我們完全是兩種性格的人,但我想正因為這種一剛一柔的配搭,才令我們在山野的經歷中,找到最合拍的好朋友。」Kylie打趣的說。

不少山人都形容,山野自然是一面反照出人性的鏡子。

找個每周一起行山的人 很難

小時候讀中國語文,大都讀過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文中訓勉年輕人要學會「從自己職業中領略出趣味」,這樣的生活才有價值。做到當然好,但回到現實,老實一點吧,絕多數人工作主要為了維生,其他什麼成就感、夢想、志願等等,都是「Bonus」,尤其是大多數剛從求學階段投身社會,在一個陌生工作環境中擔當一顆全新的齒輪角色,營營役役的沉悶生活,夢想與追求,彷彿愈來愈遠,更容易令人思考工作以外,到底可以有什麼其他追求,為生活增添色彩。Hikipedia的故事,始於Avis的一次反思。

Avis說:「我是一個從來不運動的人,總覺得太辛苦,些微體能訓練都沒有;有次上班時追巴士,我連跑約100米都捱不住,我心想,『我才20多歲而已!再這樣下去都不是辦法』。很想在生活中多一點挑戰,於是,幾年間我由10公里跑到半馬和全馬;之後又因為任職的公司贊助山賽,又跟同事組隊參加,漸漸在日常的練習當中,體驗到山跑比路跑更有趣的地方,然而,山賽以外,平日確實很難約齊穩定的人腳一起行山,這時候我想到了大學時代出國實習期間,那個無所不談的宿友Kylie。」

個人體能和路徑定位,都是走上山野時應有的預算。

行山最強裝備 準確路線導航 【Suunto特約】支援4衛星導航 邁前一步的Suunto 5運動手錶

山野挑戰令生活更有意義

與Avis相反,Kylie本來就好動,自小跟家人有行山習慣;然而亦因社交圈子中找不到「行山腳」的關係,一度放下這個愛好。適逢回復單身,想有人常伴散心,求學時就相識的好友Avis又「盛意拳拳」,這個組合變得順理成章。二人由最容易的家樂徑入手,漸漸發現石屎路的山徑不難應付,可以挑戰更高難度的山徑。其中一次,二人聽朋友介紹說鴨脷洲利東邨後的玉桂山,需要一點攀爬體能與技巧,而且翻越過後,可以穿越一個連島沙洲登上鴨脷排,是一個有點難度卻又有趣的地方。兩個行山初心者「膽粗粗」挑戰,結果發現那條陡峭的沙石路無論上下都非常吃力,只好硬着頭皮手腳並用地捱過此役。

Kylie認為,能夠找到一個程度相約的人一起進步十分難得。

又有一次,二人探訪青山腹地,希望一睹著名的奇珍異石與石室,結果發現當地實況遠比想像中荒蕪,而且極多分岔路,根本分不清自己身處哪條路上,幾乎迷路,最後二人只好堅持向着一個肯定面向城市的方向一直走,就算目測前路明知較崎嶇、辛苦,都要繼續行,盡力定位才走出這座「迷宮」。看似是一次又一次的「撞板」經歷,但在二人眼中,卻變成了共同突破挑戰的回憶,Kylie說:「雖然每次上山都很疲累,往往能夠發掘很多平時難以在城市看到的風景,本身已經很值得。但我覺得更難得的是,可以找到一個程度相若的人一起進步,由最簡單的家樂徑,再一起尋找更多難度更高的山路,每次都好像找個新目標,然後向更高更難挑戰,是我們在日常工作以外,身心都能應付的事。反正平日在公司已經坐得夠多,周末怎能繼續坐下來﹖於是我們建立一起上山的默契,又開設『Hikipedia山上山下』的IG Page,紀錄我們走過的每一個地方。」

生活中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冒險』經歷會很乏味。
平日在公司已經坐得夠多了,周末怎能繼續坐下來?
Hikipedia版主——Kylie

難度再高 試過再算

這次訪問相約在二人下班後,有別於平日見面時的山野運動裝,看見二人換上一身OL文裝時,反而有點不習慣。除了那雙被太陽曬傷而輕微脫皮的手臂外,確實看不到太多野外帶回來的痕跡。我好奇,其實從山上回到平日的都市日常,二人都是典型「港女」,言談間總包括「貪靚、貪吃,八卦」的話題,怎麼會選擇一種容易把自己弄得又髒又黑的興趣,樂此不疲呢﹖

「你不覺得,如果回首過來,生活中沒有什麼值得回味的『冒險』經歷,會很乏味嗎?」Kylie問。

「雖然有時都會很懊惱,又曬黑了,只會平日勤力一點補救,上山時又勤一點補防曬吧。」Avis補充。

二人性格迥然不同,起碼有一方面是吻合的,她們就是這種勇於嘗試的女生。由去年決心登上印尼第二高的林賈尼火山〈Gunung Rinjani),以進兩步退一步的節奏,登上這座海拔3726米的「威力加強版玉桂山」;再在今年初,二人又走到馬來西亞最高峰的京那巴魯山〈神山/Gunung Kinabalu),挑戰由海拔1150米的高空遊繩下山,穿越叢林獨自回到過夜的營地。數年間,Kylie與Avis走出香港,「登山道行」亦急速上升,都是因為當中與別不同的滿足感。「有時回想,都覺得每做一件事前,總不能連自己都不相信。正如那次在神山遊繩的經歷,Avis試了幾十米,試過覺得自己實在完成不到,才選擇獨自一人走一個大圈下山;但她起碼親身試過,再用自己能力以內的方法解決,不是由一開始已為自己找藉口。我們能夠完成那麼艱辛的路途,換來一些令人神往的美景,當中的態度應用到任何事物,很多生活中面對的挑戰都總會有突破的動力。」Kylie說。

2018年,二人進兩步退一步的節奏登上林賈尼火山,過程十分艱辛。(受訪者提供)
年初二人再相約登上京那巴魯山〈神山)。(受訪者提供)

兩雙腿能走多遠?

現在確實很難回答,因為時間尚早。

但可以肯定,找到一個好朋友,經歷共同回憶,不是純粹幸運。歸根究底,還是要靠自己願意踏出第一步,逐步逐步走出來。

分享快樂看似簡單,但每段經歷,其實都靠一步一步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