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約奧運.逆轉人生】右手只是輔助 獨臂乒乓球手殘奧「升呢」

撰文:蘇子暘
出版:更新:

「左手只是輔助。」
單睇文字腦海已有漫畫畫面,但想不到乒乓球亦有類似名句,只是左手轉為右手。
澳洲女乒乓球選手梅莉莎(Melissa Tapper)出生時右上臂神經受損不能正常活動,少了一隻手卻沒有少了一份自信,多年努力下終於由上屆出戰倫敦殘奧,到今屆成為澳洲史上首位同時出戰殘奧及奧運會的選手,當中的辛酸,又怎能在5盤3勝的一瞬間所體會得到?

右手不便沒有打沉梅莉莎,反而迎難而上成為奧運選手。(Getty Images)

出生拉傷神經 右上臂沒正常成長

「我認為乒乓球就像是100米賽跑、動作像高爾夫球手及如下西洋棋般大打心理戰。」在梅莉莎眼中,乒乓球和她有缺憾的右手扯不上任何關係。梅莉莎在分娩時,其頭部出來後前肩卻卡在產道,醫生為免她缺氧而用力過度,令臂叢神經拉傷,出現右上臂叢出生性神經麻痺(Brachial Plexus Erbs Palsy),令梅莉莎右手神經受損,不單未能如常活動,右上臂亦沒有成長至正常大小。

比賽時,梅莉莎要固定右上臂,不然會阻礙她打球。(梅莉莎官網)

擺動有困難 影響平衡和穩定性

這種不幸的事,大約每1000個初生嬰兒就有0.1至2.5宗個案。看起來對梅莉莎打乒乓球沒有影響,她不是還有左手嗎?「我的右手不能如常擺動,令我打波有很多不便。」先不計左手握板時右手不能執波,開波難以用弱小的右手將球好好拋高,何況右手擺動有困難,代表在抽擊時身體擺動借力有掣肘,要比正常選手花更多功夫在平衡和穩定球路上。困難一直都在,只是沒人知道。

但這些都不是阻止梅莉莎成為乒乓球球手的原因。8歲時開始在小學午飯後接觸乒乓球,12歲時成國家隊青年軍,18歲時,她已成為澳洲青年軍的頭號女球手。2012年的倫敦殘奧,梅莉莎僅僅得第4名無緣獎牌,但兩年後的世界殘疾人士乒乓球錦標賽,卻首奪銅牌。即使與健全運動兒排到一起,梅莉莎亦是澳洲乒乓球第3號選手。一路走來梅莉莎沒有像平常人般視自己的右手為天生的弱點,反而覺得自少都在克服這個難關,是她最大優勢:「對於健全球員而言,左手將並不常見,我亦有自己的優勢。」

(01美術製圖)

個性樂觀,連帶影響了她的打法,「我喜歡進攻,與對手拉長板不是我杯茶。」或許右手限制了她的潛能,但照樣打上奧運會,「沒有人對我說不可能。我的人生就像每一個健全人士一樣。(No one has ever told me I was different or that I wouldn’t make it. My whole life I’ve been treated the same way was everyone else)」

心無旁騖,用心做好自己的事,這個獨臂球手有瞄頭。

梅莉莎(左)不時四處演講,分享個人人生經驗。(梅莉莎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