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準備充足有助「自己垃圾自己帶走」 研究提三項建議幫山友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行山人士願意「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與什麼因素有關?地理學者伍世良與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發表研究調查,他們訪問了374位香港行山人士,發現帶走垃圾的意欲與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及準備程度有直接關係。研究提出幾點建議加強山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意欲,包括當局可在遊客中心提供垃圾袋。

漁護署近年積極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郊野公園Facebook)

漁護署由2016年起推廣「自己垃圾自己帶走」,跟住陸續收起郊野公園行山徑上的垃圾桶。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教授伍世良,與鄭茹蕙在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於香港訪問了374位行山人士,希望了解山友支持「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動機。這些受訪者在過去一年每人平均行山16.09次。

相關文章:上山執垃圾前必看 環保團體給你12個小貼士

綠惜地球社區協作總監鄭茹蕙有份參與這項研究。(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相關文章:學做負責任登山者 4個方法避免行山留垃圾

他們的研究最近獲得學術期刊《Waste Management》刊登,結果指行山人士的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及準備程度,與「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意欲有直接關係,當中行山前的準備非常重要。

為了減少山友「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不便,研究提出3項建議方向:

(1)管理者應該改善郊遊路線,讓行山徑保持良好狀態,令山友享受方便愉快之旅;

(2)教育行山人士如何做好準備,並說服他們每次行山前都要做足準備。自備垃圾袋、減少帶上山的東西、使用較少即用即棄的包裝用品,都是有助「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準備措施;

(3)遊客中心可以提供垃圾袋,讓有需要的行山人士可以帶上山使用,盛載垃圾離開。

伍世良補充,方便程度是行山人士帶走自己垃圾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以上3點建議是他從郊野公園管理者的角度出發,希望令行山人士更方便地實踐「自己垃圾自己帶走」。對於遊客中心提供垃圾袋的建議,鄭茹蕙就表示「甚至可以透過借袋去鼓勵幫手清理山徑垃圾的文化」。

除了帶走自己垃圾,部分行山人士還會順道「淨山」或者「清徑」,執拾沿途的垃圾。(資料圖片)

相關文章:香港山女出書介紹百大行山路線 滲入環保訊息盼山友帶走垃圾

另外,研究稱行山人士認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理念的話,會加強他們實踐的意欲,建議郊野公園的管理者可以推廣理念,讓山友了解並認同「自己垃圾自己帶走」的好處。

行山時請保持社交距離,自己垃圾自己帶走,也不要亂爬樹木。(資料圖片/顏銘輝攝)

了解更多:行山要睇車!多條熱門路線出入口高危 早前有山友行完龍脊被撞死

在遊客中心提供垃圾袋,會不會幫到行山人士帶走自己的垃圾?(資料圖片/鄧倩螢攝)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行山前先了解行山禮儀:

+11
山野零垃圾,由你我做起。(01美術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