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曲棍球香港代表的原點 四年一夢搏盡無悔

撰文:張倩儀
出版:更新:

【《01體育》從2月25日起,一連五星期推出「香港製造」系列,五組受訪者從我城每個小小的點,訴說關於「852」的信念。最後一期,有畢業於香港大學、現香港女子曲棍球隊成員全思思,回到港大,從懵懂少女談到搏盡無悔的香港精神。】
草地曲棍球,在香港可算是冷門項目;但在香港大學,卻是貫穿舍堂生活,象徵熱血的重要元素。
這天和港大舊生全思思一起重返校園,久別5年,她心心念念的李國賢堂(Simon K.Y. Lee Hall)謝絕外人探訪,當年日夜流連的沙灣徑運動場,也得職員通融才能入內,香港大學早已物是人非。
屬於全思思的香港大學,不在2023年的今天,需要回溯到2013至18年之間,「搏盡無悔」的精神讓全思思由懵懂少女蛻變成為香港代表的時間點。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香港女子曲棍球成員全思思。(廖雁雄攝)

「不如先去Hall!我熟一點。」隨香港女子曲棍球隊成員全思思到港大,她一心想要帶我們感受Lee Hall文化,卻被拒諸門外,於是一行四人遊走港大。當我們着她帶路,到「富有港大特色」的地方取景,她竟有些迷路。

28歲,畢業於護理學系,她笑稱自己就讀港大期間,生活只有Lee Hall和曲棍球,這也是中六時選讀港大的原意,「Nursing就是剛好夠分又有點興趣,因為當初選擇港大,只是想住Hall和打Hockey。」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回到港大,全思思另有一番體會。(廖雁雄攝)

尋常中學生到重燃曲棍球火

訪問間,全思思無法完全視我為陌生記者,畢竟6年中學同學,也算見證過其人生的一小部分。現以港隊成員身份對坐,她還是忍不住問:「以前中學,你一定不覺得我是做運動的人吧?」的確,比起運動健將,我會形容她為一直讀精英班的女生。

回憶中學生活時,她笑說自己做運動只限於體育課、陸運會,更沒有參與校隊和課外活動,最大部分時間就是與朋友吃下午茶、聊天、逛街:「中學,完全沒有特別,(我)和很多人一樣,我會形容為Ordinary(普通),沒有想法,就像白紙一樣。」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說起中學時代「普通」的自己也忍不住笑了。(廖雁雄攝)

當時小學的5人曲棍球,讓自稱「怕死」、「怕波」的她一試就愛上,「覺得用棍去控球好好玩,好特別,一打就感覺好順,我喜歡用棍控球的感覺。」小學時之所以會參加曲棍球興趣班,全因全思思有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媽媽:「多才多藝就可以入好一點的中學,小時候有學中國舞、古箏,曲棍球也是其中一項。」

可是,由於中學沒有曲棍球校隊,小學畢業後全思思就再沒有打球,也沒有再試新項目,自然而然地放下球棍。

直到中五那年,當時正執教港大校隊和李國賢堂女子曲棍球隊的小學教練聯絡她:「當時hall team在外面報聯賽但不夠人打,教練就叫我幫手打。」雖然只是幫忙湊人數,但回歸曲棍球的她,發現自己深深被Lee Hall女曲的團隊氣氛影響,「就算當時我只是一個中學生、局外人,未能融入卻感受到她們之間的bonding。」此刻,她對港大萌生了「住Hall」和「打Hockey」的幻想,成了高中時最明確的目標。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為了曲棍球,全思思入讀港大。(廖雁雄攝)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久違6年,大學的全思思重拾球棍。(廖雁雄攝)

如願入讀港大,入住李國賢堂,也順利加入女曲。由於大專盃沒有曲棍球賽事,所以女曲球員重心都放在舍堂賽事(Inter Hall):「以前Sem 1是女曲的On Season(球季),現在想起真的很熱血。」全思思憶述,不論是新鮮人(Freshman)還是「細仙」、「大仙」*,年級不同但目標如一:Inter Hall『紅旗』(冠軍)。

*「仙」指Senior,即參加過迎新營、年資較長的舊生。

四年一夢 港大中最值得懷念的一件事

從港大本部大樓走下斜坡到達小巴站,只見身穿運動裝,手執球棍的女生和我們擦身而過,全思思目不轉睛,口中喃喃說道:「她們應是剛剛練完,從沙灣徑回來。」

這一幕勾起熱血往事,「我記得常規星期一(練)早波,6點會到沙灣徑,大家打完上堂,或者會到士美菲路街市食早餐;星期一、三晚上7至10(點)再練,練完會食team飯。」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全思思熱愛用即影即有相機紀錄關於曲棍球的日常。(廖雁雄攝)

全思思說除了常規訓練,住Hall打Hockey就是有其他球隊沒有的好處:「只要你想練,一叫就一定有人應機,例如晚上在平台鋪草地墊做fitness、footwork drills、攞支棍下去傳球等,或者一起去跑步,跑去瑪麗(醫院)、禮賓府再返轉頭。」一邊翻看以前的群組紀錄,全思思也說得眉飛色舞,對於一班人一起努力的日子很是懷念。

走入她口中充滿回憶的沙灣徑運動場,雖然場上只有男生們踢足球,但當年熱血畫面仿佛重現她的眼前。趁拍攝空檔,聽她娓娓細說當年,她發現當年覺得最熱血的賽事,現在已經變得模糊,憶起的反而是曾經以為的小事。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回到港大,環境依舊,但心情不同。(廖雁雄攝)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對港大感受至深的是舍堂的日子。(廖雁雄攝)

「我們常說:『四年一夢』,就是最後一年,也是最有機會圓夢的一年。」她說。

2016年11月,比同屆晚一年畢業的全思思決定與隊友「齊上齊落」,打算在第四年全力爭奪「紅旗」後「收山」,最後一年也不會再住Hall。那時候的Lee Hall女曲在全思思該屆的「大仙」帶領下,訓練、加操甚至團隊活動一樣不少,「當時很搏盡,好想盡力凝聚球隊,在場上會覺得自己可以為其他人跑多幾步,互相鼓勵和包底。」

師妹在她們的感染下,寧為練球犧牲私人時間,全思思都看在眼內:「以前會想幫大仙圓夢,到後來大家被我們感染到要幫我們圓夢,最懷念那種大家會為同一個目標,或是想幫其他人達成目標的感動。」

最後Lee Hall在四強憾負,只能在季軍戰1:0擊敗何東摘銅。(受訪者提供)

無緣紅旗 感悟和收獲至深

雖然最後Lee Hall在四強憾負,只能在季軍戰1:0擊敗何東摘銅,未成功為Lee Hall爭奪紅旗。但全思思面對未達目標的Lee Hall女曲,有另一番體會:「我覺得當時的比賽結果已經不重要,因為打這麼多年,都是為了show the best of us(展現最好的自己),享受比賽。」當年輸球、失落紅旗的情緒,全思思笑說在今次訪問中總算可以重新整理一次。

勝負,依舊無從預計。反而回望過去,全思思在舍堂和曲棍球、這段香港大學為她帶來的時光中,真正經歷過何謂「搏盡」和「無悔」。

回到港大和沙灣徑,一樣是人來人往的校園,學生揮灑熱血的球場,環境仍舊,但身處其中的全思思想法已經不同。「以前咁上心,是很難過的,我以為自己處理到(情緒和反思),但現在再想,結果不會不重要,卻明白不到我們控制,如果一切都只focus在結果,日子會很難過。我們大概只需要確保做到自己的最好。」

即使未能圓夢,但依然圓滿。在她心中,港大等於舍堂等於曲棍球,或許她無緣贏得一張屬於Lee Hall的紅旗,但她得到的,是日後人生適用的態度。「港大常說搏盡無悔,自從(港大)畢業,不敢說每個決定都做得好,但至少我沒有後悔。」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沙灣徑運動場。(廖雁雄攝)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全思思的熱血搏盡回憶都在此。(廖雁雄攝)

從港大到人生 搏盡無悔

「四年一夢」過了,大學畢業後,全思思和大家一樣回歸現實。現實並不熱血,在成年人世界,更多的是「性價比」的考量——付出背後總要計算一番,不再不問緣由地「搏盡」。

護理系畢業後,於伊利沙白醫院任職護士三年,從心胸肺外科到兒科深切治療部,輪班制下依然未有放棄曲棍球。「如果不是香港大學,我不會再打Hockey,更不會入到港隊,這些像是一本空白的書,它告訴我要自己去選擇、去發展和試。」

【香港製造・香港大學】踏出社會依然搏盡。(廖雁雄攝)

全思思笑說,她從港大得到了許多,讓她不再是當初的「尋常」中學生,或許這薄扶林的一角,賦予她面對、接受和為自己人生負責住的勇氣。回到今天,疫情下全思思再做了人生另一個決定:辭去護士一職,只為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在接下來的亞運衝刺,要自己的曲棍球生涯繼續搏盡無悔。

第一期: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1|從修頓走入必食飯堂 茶記中的籃球文化

香港製造・灣仔薔紅2|球證何明達的故事:代表香港踏上奧運決賽

第二期:林村河與外界的連結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家與外界的連結 盛載女足的過去與未來

香港製造・大埔林村河|孖妹葉婉彤葉婉汶:用女足書寫香港人故事

第三期:彩虹道手球場的痛感回憶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人的痛感回憶 從石屎地翻滾到國際舞台

香港製造・彩虹道|手球港將張敏珊的故事:告別籃球爭取為港出戰

第四期:棒球人的獅子山下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一代棒球人的青春 山下默默堆砌勝利道

香港製造・獅子山棒球場|投手梁仲熙的故事:用盡方法令自己變好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

香港製造系列合集|從我城的每個點 交織出香港製造的香港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