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匣子】桃園機場新航廈為何三度流標? 簡化設計被酸大賣場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常常淹水、老舊是許多人對台灣桃園機場的既定印象,因此桃園機場的第三航廈工程台灣各界無不抱持高度的期待,2018年航廈設計圖公布,由得過普立茲克建築獎的85歲的羅傑斯(Richard Rogers)領軍的Rogers Stirk Harbour+Partners(RSHP)團隊設計如大雁飛翔的新航廈外觀,融合台灣傳統屋瓦造型與山脈稜線、波浪及雲海的屋頂,結合高科技和台灣本土意象的設計,引發廣大討論。
但日前卻傳出設計細節中的波浪屋頂、玻璃天窗,抬頭可以看到13萬朵雲頂花朵等亮點因為工程三度流標,台灣交通部認為預算難以支持,要求變更設計將屋頂改平頂,取消玻璃天窗,連懸吊的天花數目也驟減從13萬減到9萬朵並取消室外的4萬朵,輿論譁然。

10月18日桃園國際機場公司已向台灣交通部長林佳龍初次報告第三航廈變更內容,消息一出,就有網友評論直酸這樣第三航廈會長得像Costco大賣場,對此桃園國際機場公司董事長王明德也坦言,「有一點(像)」,但強調旅客往上望的感受不變。

業內人士:政府標案金額被壓得過低

今年初,桃園國際機場第三航廈才追加預算747億元(新台幣,下同)增至789億元,完工期也從2020年底延至2023年底,但施工難度過高三度流標,桃園國際機場公司10月18日向台灣交通部提修正報告,取消原先計畫中的波浪屋頂、玻璃天窗、天花等三個設計亮點,引發批評的同時也出現桃園機場公司是否預算控管不當的質疑。

據台灣建築業內人士透露,桃園第三航廈流標的關鍵原因在於政府標案的金額一開始壓得很低,廠商都至少要損益平衡才會投入,因此許多廠商在等流標後價格增加;桃園機場第三航廈的工程不只價格壓得低、設計又繁複,更重要的是還碰上趕工的問題,才會遲遲沒有廠商願意下手,該人士表示,「如果要維持這個價錢,將設計東刪西減,最後成果很難美觀。」

此外,施工期短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台灣媒體《聯合新聞網》報道,台灣大建築與城鄉所兼任教授、建築師呂欽文指出,「找國際級好手設計,預算卻只比國內多一點,工期比改一所小學長一點而已」是導致沒有廠商承接的原因。一句話點出預算、工程短加上繁複的設計,第三航廈集所有流標原因之大成,因而三度流標的原因。

呂欽文建議,為準時開幕完工,工期緊,施工單位的成本當然增加,「施工期若可延長,有很大的幫助。」他認為,緩個一、二年換取近百年的設計永續存在,關乎決策者的價值判斷。此前,亦有網友質疑,趕在2023年底最遲2024年完工,是有在2024年大選前剪綵的考量。

台灣政府舊思維弱化採購條件

2018年前瞻基礎建設正式啟動,台灣公共工程流廢標金額去年卻創下了近5年新高,包括桃園第三航廈都發生工程流標延宕情況,台灣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發現台灣政府訂定的基本造價偏低是流廢標的主因,因此台灣官方造價研議大幅調升3%至23%, 2020年度基本標準單位造價將調高。

此外,民進黨立委吳思瑤也曾在Facebook點出,「台灣公共工程品質低落,肇因於政府採購『防弊大於興利』、『便宜是王道』舊思維,連帶緊縮弱化所有採購的條件。」

如何提供合理的預算、合理的工期? 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是台灣繼1970年代十大建設以來最大的單一公共建設,彰顯的是台灣政府是維持設計價值意涵為重,還是準時完工、壓低預算為先? 以及政府想建樹的是百年功業抑或是大選前能端出的執政成果,兩種不同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