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首艘國產航母駛入台海 大陸對台釋放甚麼訊號?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根據台灣國防部於11月17日下午發佈新聞稿表示,「中共首艘自製航空母艦,在護衛艦的伴隨下,由北向南編隊自東海航入台灣海峽,期間美、日均派出軍艦在後尾隨。國防部強調,國軍運用聯合情監偵系統,全程派遣機、艦,完全掌握監控與應處,確保國家安全與維護區域和平穩定,請國人放心。」

而此訊息也得到中共解放軍證實。根據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程德偉於11月18日表示「我國第二艘航母順利通過台灣海峽,赴南海相關海域開展科研試驗和例行訓練。這次組織國產航母跨區開展試驗和訓練,是航母建造過程中的正常安排,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

+5

首先,在對比兩方的說法可以發現二個現象,一個是台灣方面說是首艘自製航母,而大陸方面則是表示為第二艘航母。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正確,只不過兩方的說法顯然着重於強調數量,而台灣方面的說法會讓不熟悉的台灣民眾以為大陸僅有一艘航母,而大陸方面的表述則顯然強調的是第二艘,而非如台方強調的是自製。兩者的表述顯然予人有一種「針鋒相對」之感。

其次,該則解放軍航母通過台海的新聞是先由台灣軍方發新聞稿表示「全程在掌握中」,並且說美國和日本均派出軍艦在後尾隨,而解放軍的回應顯然是一方面證實,但卻沒有提到美國和日本的訊息。此外,這個回應在另一方面似乎又傳達出某種政治訊號,即便官方的說法是「不針對任何特定目標,與當前的局勢無關」,但卻予以外界許多聯想。

而外界「過度解讀」的政治意涵有以下的可能性。第一,這意味着台海局勢在軍事方面的變化。以往大陸方面的軍機、戰艦繞台巡航都成為新聞事件,而今又可能進一步演變成航母駛進台海的常態化。

例如,大陸兩架殲-11戰機於3月31日飛越台灣海峽中線,打破數十年來所謂默契。而在軍事演習方面,廣東海事局,在7月29日發布「航行警告」,指出自29日上午6點至8月2日晚間6點,「禁止『無關船舶』進入相關海域」。據瞭解,廣東海事局公布的警戒區域,已經超越海峽中線,並且僅距離金門島55公里,已經破了歷來解放軍軍演的紀錄。

第二,外界也有認為這是中國向美國和日本釋放的訊號,意即強調將不惜一切代價捍衛中國領土的完整性。不過這個訊號如果單從中國海軍的聲明並無法得出,還得交互比照台方的訊號才能得到。根據台灣不具名的國安人士指出,大陸的航空母艦隊選擇在此時進入台海南下,其舉動背後透露以下意涵:首先,就區域戰略角度來看,美國加速推動印太戰略,此周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T. Esper)接連訪問韓國、泰國、菲律賓、越南,積極佈局區域友盟網絡。大陸選擇在此時派出航母艦隊航經台海,旨在提醒美國應正視大陸軍事存在的事實,不應對大陸軍事崛起說三道四。

第三,解放軍航母駛進台海恐怕並不如外界所想的是大陸刻意反制台灣當局的企圖。因為可以肯定的是,北京並沒有希望藉此影響2020總統大選的打算,甚至怕軍事演習會如1996年「台海危機」一樣,過度刺激台灣民眾的「拒統情緒」,反而會引起反效果,導致民眾因為「亡國感」的焦慮而票投蔡英文。

不過,台灣社會的反應顯示,即便台灣大選結束後,執政黨仍必須直面兩岸問題。換句話說,台灣社會當前陷入2020總統大選的「狂歡」當中,但當選舉結束後,無論誰上台,必然還是得回過來面對兩岸關係,而屆時誰才能讓兩岸關係重回正軌,或許也值得台灣民眾思考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