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選.觀察】大選結束又如何 台灣社會「危機四伏」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2020台灣大選進入倒數階段,而許多評論家則悲觀地認為,即便選舉結束後,不管哪個政黨獲勝贏得執政的機會,將無法止息台灣社會變得越來越加對立的局面。

香港01台灣大選專頁

https://taiwan2020.hk01.com/

從結果來看,目前有幾種可能性,第一,蔡英文大勝韓國瑜(差距超過10%);第二,蔡英文小贏(差距小於10%);第三,韓國瑜小贏;第四,韓國瑜大勝。由於韓國瑜在2019年11月底喊出「唯一支持蔡英文」,而讓民調失去一定的參考價值,因此外界認為前三種可能性都存在。

但無論是蔡英文連任或韓國瑜上台迎來政黨輪替,都將面臨重大的考驗,這分別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首先是兩黨的立法委員在立法院中都有很大的概率不過半,因此無論誰執政都可能成為「少數派政府」,將使得執政黨在推行政策或編列預算都面臨窒礙難行的局面。以最近的《反滲透法》爭議來說,有人認為民進黨趕在2019年底強行推動《反滲透法》就是因為害怕2020大選結束後也無法再迎來「完全執政」的局面,因此先行立法。

此外,執政黨將可能面臨民眾上街抗議加劇的局面。在蔡英文執政期間,屢屢遭受「反年改」的示威遊行抗議,例如2016年9月3日的「軍公教反污名要尊嚴九三大遊行」中,外界認為許多參與者可能就是後續改為支持韓國瑜的「韓粉」的核心成員。而在2019年底時,民進黨強力通過的《反滲透法》也必然埋下未來部分公民團體以反威權之名進行抗爭的種子。更何況在蔡英文執政的前四年,無論是在貪腐、空污或能源等議題都受到民眾強烈的質疑,而選舉的到來只是暫時讓台灣社會的焦點轉移,讓執政黨暫時能喘一口氣。

而深深困擾蔡英文的還有一個外部因素,就是兩岸問題。蔡英文在2020年的元旦講話中曾表示願意在機會適當、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大陸展開有意義的交流。不過這樣的說法被外界認為是過於樂觀。但從蔡英文屢次提到願意和大陸交流溝通的說法來看,表示蔡英文也知道,兩岸關係的處理必然是她連任後的最大考驗和挑戰。只是在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兩岸官方如何交流顯然蔡英文也可能不知道答案。

但如果是韓國瑜勝出,想必也不好過。倘若韓國瑜真的勝選,外界悲觀地認為「太陽花2.0」恐隨着韓國瑜重啟兩岸官方的溝通機制而重返台灣社會,此外,香港事件的不斷蔓延和持續,也將使得「一國兩制」成為親中的國民黨必然要反對的政治標籤,但國民黨反對「一國兩制」的強硬姿態,也將使得韓國瑜的兩岸政治空間越來越限縮,變成「裏外不是人」。

而困擾韓國瑜的因素還有外部因素,就是台灣夾在中美大國越來越對立的局面下,恐將面臨選邊站的局面。而韓國瑜所謂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是過於空洞,而在具體的執行面來說仍然必須回到「國防靠美國、科技靠日本、經濟靠大陸、努力靠自已」的說法,但這樣的「投機主義」在未來是否仍然可行的確值得檢視。

另外,台灣的社會對立和分裂也將表現在媒體上。從2020台灣大選來看,這屆選舉中媒體對特定候選人的「助選」和「站隊」的程度恐怕是前所未見。而媒體在未來會否因為兩黨候選人的上台而遭到「清算」或「整頓」也是未來值得觀察的焦點,但如果執政黨和媒體之間真的發生激烈的政治鬥爭,那麼它對台灣所自豪的言論自由和民主風範將是重大的傷害。

而以上三個方面的政治衝突和鬥爭,着實突顯台灣社會因為「藍綠統獨」議題引發社會撕裂和對立的局面,也不得不令人思考究竟台灣所謂的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是否產生什麼問題,以及如何彌補和修復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