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滲透法》消音「親中」輿論 台商參政權成為首個祭品

撰文:楊家鑫
出版:更新:

《反滲透法》已三讀通過,只待公布實行,而1月11日的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將決定這部法案施行力度。有台商接受《香港01》訪問時批評,《反滲透法》定義模糊、無主管機關,屆時將由司法個案處理,勢必要花幾年時間來累積「判例」,才知道紅線在哪裏,過程中可能要損害許多人的名譽與時間,而觸法高危險群的台商們這段時間將戒慎恐懼,不敢對政府有反對聲音。
同時,民進黨也透過《反滲透法》斬斷反對黨來自台商群體的政治金援,但這卻是以間接限制台商的參政權利作為代價。在反共、反紅色滲透的旗號下,大陸台商的參政權利成為第一個祭品。

蔡世明認為,牽涉刑罰,法律應定義清晰,民進黨故意在《反滲透法》留有模糊空間,目的就是要威嚇某部分群體,掌握台灣內部輿論聲量控制權。(蔡世明提供)

打着反紅色滲透旗號,《反滲透法》於2019年最後一天在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被部分輿論批評為重返戒嚴的第一步。法案規範任何人不得接受境外敵對勢力的指示、委託、資助,從事違法捐贈政治獻金、助選、遊說、傳播假消息干擾選舉等不法行為。在滲透來源、指示、委託、資助等定義不清的情況下,行走兩岸的台商成為觸法高危險群。

究竟《反滲透法》公告實行後,將如何影響兩岸交流?高朋律師事務所合夥律師、上海台協副會長蔡世明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出,兩岸交流本來是要增進了解、尋找問題,並解決問題。如果交流後,發現兩岸法規有窒礙難行之處,有些人會在台灣遊說相關機關、立委進行修法;有些人會開座談研討,表達看法,但此時就可能被《反滲透法》羅網纏上。

他指出,定義模糊的《反滲透法》對現行法規產生干擾,製造出灰色空間,民進黨故意不說清楚指示、委託、資助,不訂主管機關,把責任推給司法機構「個案處理」。這勢必會有幾年時間,等有人誤觸法網,累積一定「判例」,大家才會知道,「紅線」在哪裏。

蔡世明表示,這段時間,行走兩岸的台商將暫避風頭,不捐贈政治獻金給特定政治人物,即使從事兩岸交流,也不敢說出違逆執政黨的話語。他說,「其實這就間接限制了台商的參政權」,「不讓人建議的兩岸交流,又有何意義?」

他認為,《反滲透法》將帶來幾年的寒蟬效應,蔡英文若連任,會認為民意支持她的方向,屆時將用此法案當做工具,繼續打壓反對黨,而台商是目標之一。可想見,未來兩岸議題的輿論聲量,將會掌控在民進黨手中。

台灣青年聯合會理事長何溢誠也表示,透過《反滲透法》的威嚇,將心向兩岸共同市場、期待兩岸越走越近的人士消音,清洗輿論,這對於民進黨的意識形態、執政都是有利的。

大陸台企聯總會長李政宏2019年中秋曾帶團返台與海基會座談,當時官方安撫稱不會推動中共代理人,然而《反滲透法》的強行三讀,讓台商群體強烈感受到民進黨「不把台商當自己人」。(洪嘉徽/多維新聞)

至於《反滲透法》的通過是否有影響台商群體返鄉投票意願,蔡世明表示,這很難估算。本來對政治就冷感的人,不會特意調整行程返台投票,也確實有很多人不想知道、懶得了解《反滲透法》。但本來就想返台投票的台商會覺得民進黨推動《反滲透法》,是真的沒有把台商當做「自己人」,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何溢誠則表示,強推《反滲透法》確實有影響到一些台商,北京、廣東、上海等地台商、校友會都在積極呼籲返鄉投票。明顯有人願意買貴一點的機票,或者提早回台灣,也有台商對台幹請假投票「大開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