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公視擬設國際影音平台遭質疑成政府「大外宣」 三高層請辭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公共電視(公視)今天(27日)召開臨時董事會,多位董事對公視接受蔡英文政府指示以10億元(新台幣,下同)成立國際頻道計劃有爭議,質疑此舉是在做「大外宣」。臨時董事會上多位董事砲轟公視經營高層,包括總經理在內的三位高層人員為此宣布請辭。

台灣公視今天上午召開臨時董事會,總經理曹文傑(左)、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中)及新聞部經理蘇啟禎(右)當場請辭。(中央社)

據聯合新聞報道,公視目前正處於董事長空窗期,由董事會看守,但早前爆出公視未報備董事會就接受政府指示開辦「國際影音平台」。引發多位公視董事強烈反彈,質疑「國家的手深入公廣集團」,要求總經理曹文傑於今天臨時董事會說明。

今天從上午11時開會,多位董事砲轟公視經營高層,會議開至今天下午2時30分左右,由於董事質疑聲浪大,總經理曹文傑、執行副總經理謝翠玉、新聞部經理蘇啟禎當場宣布請辭。

最終公視臨時董事會議以11比4通過「國際影音平台」前導計劃,針對公視董事會的決議,台灣文化部晚間發表聲明表示,後續推動「國際影音平台」政策方向不變,關於公視所提「國際影音平台」前導計劃後續推動,為了避免政府干預公視之疑慮再起,文化部將再審慎完整的評估。

台灣文化部長李永得21日受訪表示,公視國際影音平台2021年將成立,並指出國際影音平台非頻道,是依當前網路趨勢,製作全英文網路影音、節目,向國際介紹台灣,內容製作都由公共電視決定。(中央社)

中央社早前引述台灣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公視國際影音平台2021年成立,文化部向行政院爭取第二預備金新台幣4500萬元為前導計劃經費,提4年公共建設計劃,每年預算10億元,等同增加公視預算。他說,國際影音平台非頻道,是依現在網路趨勢,製作全英文網路影音、節目,向國際介紹台灣,內容製作都由公共電視決定。

不過據在公視送給文化部的4年計劃中,寫明成立國際頻道的目的是:(一)後疫情時代,國家整體傳播策略之推動;(二)突破中國壓力,打造照外傳播台灣觀點和視角之國際平台;(三)向全球傳達我國之文化與價值,展現內在軟實力;(四)讓台灣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台灣。因此引發外界質疑「國家的手深入公廣集團」。有公視董事更指出公視不是政府電視台,不不可矮化為「大外宣」單位。

據了解,公視為台灣七家無線電視台之一,是依據中華民國《公共電視法》而成立之獨立經營且全民共同擁有的公共媒體。於1990年開始籌備,至1998年7月1日正式開播,目前擁有3個電視頻道和1個網絡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