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陸書審查風波|台出版業者:寒蟬效應已發酵 業者自我審查

撰文:楊家鑫 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0年12月初,台灣文化部以未送審為由,要求業者下架大陸授權在台出版的童書《等爸爸回家》,並強調將強化相關管理作為,杜絕中共進行「文化統戰」。台灣部分出版業者痛批相關辦法違憲,主張應對此推動釋憲。
然而,台灣1999年廢除《出版法》後,即一直標榜「出版自由」,既然出版業認為台文化部審查大陸書的與《中華民國憲法》精神牴觸,為何還能低調存在20年?為此,《多維新聞》訪問了台灣出版業產值最大公會「台北市出版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
趙表示,台灣出版自由其實存在模糊地帶,目前務實且最好的方式是「擱置爭議,維持現狀」。趙政岷強調,對大陸書籍的審查其實已經在台灣造成了出版不自由的情況,限縮了出版選擇。

時報出版董事長趙政岷認為,現在台灣有些地方更不自由了,有1450(民進黨網軍代稱)在,任何人發言都會擔心網路上的攻擊。(吳逸驊/多維新聞)

趙政岷指出,1992年制定《兩岸條例》,其中第37條把簡體字書入台納入規範,需經主管機關許可,但以現在解讀來看,其實管理大陸簡體版書進入台灣,不過條例寫得很籠統,也有發行、重製等字眼,若把它解釋為簡體字版授權繁體在台出版,好像也說得通。

他表示,但原來的立法精神完全不是這樣,37條及申請審查流程與表格形式都是適用簡體字書來台,而非大陸授權書出版,目前簡體字書進口在台灣仍有送審。同時,條文也與憲法保障出版自由有所牴觸。

趙政岷指出,台灣1999年廢除《出版法》,內容不再需要警總或新聞局審查,出版也不必成立出版社,並取得新聞局核可字號。然而,由於《兩岸條例》的關係,台灣出版自由仍存在一小塊模糊地帶。

政治燙手山芋 20年擱置不理

談到22年來台灣官方業界都知道有問題,卻無法修正,趙政岷表示,這些年來,上至總統,下至文化部長,都知道該怎麼做,也都這麼做,那就是「不處理」。因為這不是法律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敏感法條一被觸動,就是沒完沒了。

趙政岷認為,目前務實且最好的方式是「擱置爭議,維持現狀」,現狀基本上就是出版自由。理想上,當然應該申請釋憲、修正《兩岸條例》,把台灣出版自由的最後一哩路完成,但實務上官方民間都知道不可能,再修三五年,都不可能。

他說,首先因為釋憲工程浩大,且必須有受害案例出面,曠日廢時;其次,修正《兩岸條例》以現今的兩岸氣氛、台灣社會氛圍,肯定是爭議不斷,困難重重。

趙政岷表示,另一種解藥是,仿照此次台灣文化部取得財政部同意,直接認定圖書出版適用免稅條例,文化部同樣可以直接認定相關辦法只針對簡體字書進口,不擴張解釋。

針對大陸書審查事件,龍應台此前發文稱,自己在馬時期擔任文化部長時,曾把修正相關辦法列入目標,然而最終來不及完成。 (中央社)

不知地雷在哪 業者自我審查

然而,若一如往年擱置爭議,相關法規是不是依舊隨時可能成為綁在出版業脖子上的炸彈?對此,趙政岷表示,這確實是台灣部分業者的焦慮,變成所有出版業都抱着一顆地雷,要查你就查你,不查你就不查你,隨時可能引爆。

他說,最糟糕的是,你不知道地雷是哪一顆,根本無從小心。出版界的立場是「99%的出版自由,就不是出版自由」,關鍵不在於1%很小,而是不知道在哪裏,所以1%可能就是100%。

趙政岷強調,這件事情其實已經在台灣造成了出版不自由,限縮出版選擇,「出版不自由就是創作不自由,創作不自由就是言論不自由,言論不自由就是思想不自由」。

他表示,審查大陸授權書這件事情,從商業上來看,影響產值很小,只佔台灣圖書市場不到5%,但對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的影響很大。寒蟬效應已經出現,台灣業者內心開始自我審查,對大陸授權書的意願會有疑慮,會想想有沒有替代方案。

趙政岷感歎,此前電影《返校》熱映,描述台灣白色恐怖時代對出版自由、言論自由的剝奪,蔡政府還大力推薦,如今出版審查再現,相當諷刺。圖為《返校》劇照。(Facebook)

台灣有些地方更不自由了

趙政岷坦言,大陸童書被下架的事件,使其對台灣言論、出版環境感到憂慮。「我是記者出身,30年前是戒嚴時代,但我們敢說想說的話,報紙老闆不會管我們,我們也不管上面怎麼說,因為我們覺得記者就是要監督」。

他說,但現在台灣任何人講話,都要擔心官方跳出來反駁,以前當官就是一定要被記者罵,而且罵不還口,但現在有「1450」(民進黨網軍代稱)。「某種情況來說,我覺得台灣現在有一些地方更自由,有些地方更不自由,任何民眾發言都會擔心網絡上的攻擊」。

趙政岷表示,民主應該更尊重多元,但台灣的民主已經有點兩極化,對民主社會是不良發展。台灣不應「逢中必反」,應更有自信、更加成熟,不能只有小確幸,小確幸會越來越不確,也會越來越不幸。台灣不要把自己做小,讓自己活在罐子裏,覺得自在就好,應該走出去,而台灣也絕對有能力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