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台股暴跌後創單日最大升幅 專家:台製疫苗面世振信心

撰文:黃雅慧
出版:更新:

台灣本土染疫人數竄升以及地方政府宣佈進一步禁制措施,備受矚目的台北股市也呈現劇烈波動,在5月17日跌473點後,5月18日大漲792點,創下史上單日最大漲點。
面對這種波動情勢,以及台股短期與中長期的影響因素,多維新聞採訪台灣統一證券首席策略專家呂忠達,他指出牽動台股疫情,短期看本土疫情,長期得觀察美國通脹對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的影響。

5月17日台北股市盤中挫逾660點,回測上周低點15165.27點,終場下跌473.2點,收在15353.89點,失守半年線,跌幅2.99%,成交值為新台幣4801.87億元。

但18日盤中漲勢一路擴大到700點以上,最高來到16153.77點,大漲799.88點,重回萬六關卡,終場收16145.98點,上漲792.09點,漲幅5.16%,成交值新台幣4102.07億元。

面對這種劇烈波動,呂忠達表示,「疫情還是最大變數」。17日暴跌是反映上周疫情的延續,18日盤面創單日最大漲幅,是因為蔡英文於該日上午提到7月底前供應本地疫苗的訊息激勵。現在盤勢其實就是消息面跟信心面的反應。

台灣統一證券首席策略專家呂忠達指出,未來台股走勢,短期看本土疫情,長期需觀察通脹對美國10年公債殖利率的影響。(多維新聞)

至於後續要如何觀察?呂忠達指出,首先要看台灣疫情,如果每天單日確診人數可以下降甚至收斂,如此便穩住大盤的信心。

其次,就台股籌碼面的部份,呂忠達説,未來必須要守住半年線,也就是約在萬五的位置;然後,「量」的部分十分關鍵,至少每日成交量要收斂到4,000億新台幣以下,而當衝比例也必須要下降,疫情爆發前當衝比例是44%,健康的位置應為30%;另外,融資水位在經過連續五日減肥,17日融資維持率在140%,但較為理想應該在130%。如果融資減幅可以大於大盤跌幅,再加上當衝從四成多收斂,大盤量收斂到4,000億以下,量縮以後,籌碼穩定,才能説市場比較健康。

從5月18日收盤數據來看,與呂忠達認為的健康的數值仍有差距。圖為台北股市籌碼面理想數值。(黃雅慧/多維新聞)

在台股內部之外,呂忠達特別提醒要注意國際盤的部分,特別是美國通脹。美聯儲(Fed)官員、聖路易聯準銀行總裁布拉德(James Bullard)於4月公開表示,假如美國75%民眾完成疫苗接種,認為可達到羣體免疫,屆時美國就要開始討論縮表。

呂忠達説,以美國目前防疫狀況來看,大概6月可以達到美聯儲75%羣體免疫。所以推測六月中旬美聯儲會議應該會釋出縮表訊息,假設美聯儲釋放該訊息,美國10年公債利率應該會到2%,而台灣電子權值股股利率約在1.6-1.7%,如果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高過台灣權值股股利率,恐怕外資就會出走。這時台股便會恐慌。

以5月17日狀況來看,呂忠達表示雖然盤勢恐慌,但熱錢沒有走,新台幣微貶3分,但外資買超334.17億新台幣。但一個月後,如果上述狀況發生,外資可能會大規模撤離。當時新台幣會趨貶。所以外資的部分要看美國的通膨與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呂忠達表示,以5月17日狀況來看,雖然盤勢恐慌,但熱錢沒有走,新台幣僅微貶3分。圖為2021年5月17日美元新台幣匯率走勢圖。(翻攝自新浪財經)

呂忠達分析道,外資買台股是看基本面,但有些外資是高頻交易、期權交易,基本上是看機會成本,美債殖利率如果收斂,台灣權值股利率高過美債殖利率,外資就會選擇台股,反之則回美國,因為他們會觀察的是美債無風險利率。

總之,呂忠達認為台灣疫情與通脹是影響台股未來走勢重要兩股力量。這導致台股在6至8月會存在比較大的不穩定。假設疫情收斂,台股內部不確定因素緩解,但大盤會有外在不確定因素,比如美國長債殖利率。如果美國在六月FOMC沒有説要縮表,那麼8月最後一周有全球央行年會,一般都會在這個會議釋出重大訊息,在這兩個時機點可能會牽動美債殖利率走高,對台股不利。

事實上,台股現在的各種條件極佳。呂忠達説,台股基本面佳、不論是宏觀經濟面還是企業財報的數據呈現都很漂亮,而且籌碼面也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如果美國公債殖利率能收斂至1.5%,對台股是機會,甚至可能再創新高,往萬九邁進。

但呂忠達指出,要能觸及上述目標之前的過程會十分艱辛,一方面台灣本土疫情燃燒,一方面美國通脹因素牽動美債殖利率走高。如果上述因素都能逐步緩解,可能在第四季台股能再有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