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美國軍機赴台常態化? 台專家蘇紫雲:對美具戰術重要性

撰文:林仕祥
出版:更新:

繼7月15日一架美軍C-146A專機降落台北松山機場後,當地時間7月19日,又一架美國C-130運輸機降落桃園機場,台灣戰略學者接受「多維新聞網」訪問時認為,這代表台美之間的軍事交流將常態化、正常化,近期美機密集降落台灣,傳是運載「外交包裹」的專機,專家分析,更新美國在台協會(AIT)內的通訊保密裝備可能性極高。訪問內容稍經編輯後轉載於《香港01》。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向「多維新聞網」表示,美國把美機來台常態化、正常化看待,以往都是半年或一年才偶爾來一次,且多是借道來台灣的領空,如2020年一架C-40B借道台灣前往菲律賓;2021年從6月開始,一架C-17「全球霸王」運輸機降落松山機場,再到7月15日的C-146A,及7月19日的C-130,他認為美國此舉是為向外界釋出三項訊息。

7月19日,又一架美國C-130運輸機降落桃園機場。(中央社)

他表示,第一是台美這種軍事戰術層面的交流越來越正常化;第二是,對美軍來講,這也可以增加一種「操作互通性」,在必要時可熟悉各機種在不同機場的進場與離場狀況,讓飛行員熟悉場地,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但以韓國的例子來看就很清楚,韓國跟美國有正式的協防條約,但韓國仍特別在2021年5月時強調,美國C-17運輸機首次降落在韓國大邱機場,理論上美韓有正式盟約,C-17降落在哪裏都不稀奇,但首次降落在韓國的中型城市,也被視為是戰術的重要性。

蘇紫雲接着說,最後是外交技術層面的部分,C-146A跟C-130一個降落在松山機場,一個降落在桃園機場,外傳的「外交包裹」部分,比較重要的是,這次降落的C-130是比較大型的飛機,美國外交人員的慣例,是可能一些私人的大型物件會從運輸機運回去,但這次看來,「更新AIT裏面的電子設備,這個可能性我覺得是更高的」。

蘇紫雲說,目前看來,未來美機降落台灣,就是「有需要落地就落地,不會刻意避諱或找理由刻意過來,把台灣當成正常的邦交國一樣的處理作法」。他隨後補充,事實上「外交包裹」就算沒有專機,平常也會搭載商用客機往來,因為這些「外交包裹」都有密封,只是形式通關且海關都免予檢查,「這是因為台灣跟美國有簽訂協定,所以有這樣做」。特別用運輸機,更新AIT的一些通訊保密裝備,這點才是最可能的,因為外交人員雖說可在必要時申請專機搭載個人物品,但這種算是很特別的個案。

獨家曝光美軍運輸機於台軍清泉崗空軍基地進行戰術作業,美軍運輸機抵台已經是公開秘密,目前公開起降松山機場的民航機場,則是重要的戰略表態。(多維新聞)

蘇紫雲指出,2020年前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訪台搭的行政專機,為C-40系列機,具指揮能力,也是美國空軍的正規飛機,因此從2020年開始,再到2021年6月、7月最密集的時候,「就是一個特殊的訊號,這特殊訊號,反而是讓這些事情常態化,而不特殊」。

由於7月15日美機來台後,北京隨即宣佈在浙江外海軍演,外界多認為劍指台灣。蘇紫雲說,從美國的反應看來,美國並不在意中共軍演,中共這次軍演範圍大,地點位於釣魚台的正北方,針對的可能是日本的「防衛白皮書」,以及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防衛大臣岸信夫、副防衛大臣中山泰秀等人的友台言論為主,演習內容可能是操作反艦飛彈及海空的一些聯演。此外,中共接着釋出在福建進行登陸演習、渤海軍演的訊息,這些主要動作主要是針對美國、日本,再來才是針對台灣,因為中國軍事文化,「講究的是七分政治、三分軍事」.

而未來日本有無可能循美國模式,派遣日機來台增加台日之間的軍事交流?蘇紫雲認為,機會不大高,因為日本是更謹慎的,但如果美日在這部分的默契更加穩固後,「不排除日本相關的官方飛機也會降落在台灣」。但他認為台灣不必刻意對這些訊息過度反應,而是將這些動作當成一個「正常國家之間的交流就行了」,雖然現在國際趨勢風向對台灣有利,但台灣要把握這樣的戰略機遇期,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這些「潛在盟國」的快速表態,而應該更快速的增強自身的防衛能力,畢竟國際社會是「講究自助,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精神。

蘇紫雲說,台灣在回應這些軍機降落,或美日高階官員的友台言論,如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稱「美軍有能力保衛台灣」、美軍新任海軍部長託羅(Carlos Del Toro)說「會竭盡所能保衛台灣」、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帕帕羅(Sam Paparo)指「保衛台灣是他的使命」,台灣在回應這些訊息,最重要的方式是「我會更快的增強自身軍力」,這樣才會有互信,這就是所謂的「戰略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