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前途美國人決定」才是民進黨的真實黨綱

撰文:衛城
出版:更新:

由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Michael Glenn Mullen)率領的5人訪問團3月1日抵台,成員2日陸續拜會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與台國防部長邱國正等人。蔡英文席間表示,「烏克蘭危機告訴大家,民主國家間的相互合作與積極作為至為關鍵」,面對台海和區域安全威脅,台灣期待與美國、區域各方更多緊密合作,共同壓制各種型態可能衝擊安全的單邊行為,以維持區域的和平穩定。

穆倫則當面回應台灣政要,稱訪問團到台灣,反映美國對台灣強健夥伴關係的跨黨派支持。

俄烏戰情擴大之際,拜登遣卸任官員使團訪台,蔡英文3月2日於台灣總統府內接待。(台灣總統府提供)

俄烏爆發軍事衝突迄今已屆一周時間,從前兩日俄軍出人意表猛速推進,到隨後歐洲各國開始「集體化」支援烏克蘭,情勢發展詭譎難料。身為各界主觀推定下最大烏克蘭共情者的台灣在過去一周也如熱鍋螞蟻,社會輿論瀰漫各種焦慮不安,反中聲浪借勢再次強勁的同時,疑美論也甚囂塵上,台灣當自立自強的認知也在民間得到相當發酵。

顯然,台灣人對於自身安全問題的不穩定根源十分明瞭,熟知美中與兩岸關係雙雙不睦的情勢,代價是台灣安全風險的絕對提高。但台灣輿論在審視美中台三邊與國際地緣情勢從來有一處盲區,即是將結構下的關係視為充分給定,台灣只有接受的份,缺乏調整的能動;因此,台灣官民上下能夠寄望的,向來唯有台海一旦有事,苦等美軍協防台灣一途,但俄烏開戰的經驗不僅令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冷暖自知,也讓台灣集體從旁陷入唇亡齒寒的焦躁之中。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月25 日表示,俄軍大舉入侵後,烏克蘭孤軍奮戰,烏克蘭駐美大使瑪卡羅娃也說,不指望任何人為烏克蘭而戰。(Getty)

從蔡英文2日接見穆倫訪問團的發言來看,民進黨政府一條路走到黑的,並不只有反中隱獨的路線,還有相當寄望美國的冒險成份。民進黨人始終言稱的台灣前途由台灣2,300萬人共同決定,落實在渠等具體的政治行動,實為台灣前途由美國人決定——美國政府來援,則台灣或許可保;美國政府一旦撒手,則台灣人寰。台灣民意近年熱烈擁戴蔡英文政權,卻不料想,充滿浪漫主義的住民自決早已質變成為台灣前途,白宮決定。

AIT處長孫曉雅多次強調,美台關係的價值,以及美國對台灣的承諾都是「堅若磐石」,期望和台灣夥伴擴大並深化美台夥伴關係。(台灣總統府提供)

想當然爾,烏克蘭的殷鑑不僅不遠,且正在發生,無怪乎蔡英文得當面對拜登(Joe Biden)特使團呼告「共同壓制各種型態可能衝擊安全的單邊行為」。就連藍營政要、中廣董事長趙少康也在2日同聲說台美關係僅有口頭上的堅若磐石遠遠不足,呼籲蔡英文應當加碼要求美國承諾一旦中共動武就會出兵協防台灣。

暫且不論趙少康的言論是真心實意,還是特意吃民進黨政府豆腐,台灣朝野就美國協防台灣一事的期待早已少見多怪,差別只在於民進黨顯性,而國民黨隱性的差別。蔡英文所謂「共同壓制各種型態可能衝擊安全的單邊行為」,期待的是共同壓制,擔憂的是單邊行為——拆解其義,一旦台灣無法獲取共同壓制,則坐實單邊一方便只剩自己。是以,台灣擔憂的單邊行為明面上指涉了北京的武力侵略,實則哭的是淪為他日與美無關又孤立無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