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危險探戈 「一中」原則沒有修正主義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9月14日通過《台灣政策法》,外界多將該法視為《台灣關係法》後,美國對台政策做出的最重大調整。儘管在美國白宮的壓力下,法案最終在一些政治敏感與別具有象徵性的條文進行修改退讓,以降低美國違逆其一中政策的衝擊,惟不論法案接下來如何發展,中美情勢都已不容樂觀,北京方面即刻回應將緊盯相關動向,強調視情況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反制。

雖然擅於玩火的美國國會部門最終有所退縮,諸如將原先草案版本示意的台灣駐美機構更名「台灣代表處」,由「美國政策」修正並淡化為建議性質的「國會意見」,並移除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將比照美國駐外使節的常規提名程序,以示無意在提升美台外交關係層面上做文章,配合拜登(Joe Biden)政府降低華府對北京的挑釁敵意。

《台灣政策法》提案人,美國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左)、共和黨籍參議員格雷厄姆(右)。(左:梅嫩德斯官網;右:格雷厄姆官網)

表面觀之,在白宮干預下,《台灣政策法》草案兩項高調提升美台外交關係的條文相繼被淡化與刪除,雖能顯示一中政策作為美國對華國策不變,且是美國朝野兩黨現階段都無法也無意跨越的政治紅線;但就實裏評之,《台灣政策法》草案在審議前夕鬧得風風火火,肇因多項條文內涵了美台關係或由長期「非官方」交往倒向「半官方」性質互動而去,以及透過如提供台灣四年45億美元軍援資金、賦予台灣「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等作為,譜成美台「準軍事同盟」關係的建成。

然而,雖外界一時聽聞《台灣政策法》在美國參議院外委會獲高票通過,膽顫心驚,但後見敏感抵觸一中原則相關條文遭到「棄守」,不免為忐忑的中美關係鬆一口氣。然而,若就這部法案原高舉美台關係「半官方化」與「準軍事同盟化」二點目標而言,縱然美國國會在美台關係「半官方化」方面的挑釁及時收手,但美國在介入台灣軍事決策、規劃,以及計劃落實,甚至要求美國國防部得有衛台的年度評估等作為,卻更顯強勢,法案導向美台「準軍事同盟化」的指向並未削弱。可以說,雖《台灣政策法》得到適度修正,但美國對台在立法層面的「大利好」,實是「先進兩步,再退一步」,現實上依舊是以蠶食的方式取得了增量。

正是由於美國改以蠶食增量的方式推動友台法案,哪怕若干條文被視為軟化、退縮的修正,依舊無改台灣方面回應法案通過後的趾高氣昂。然而,除非美國內部留有共識,決意要顛覆既有的一中政策,否則這類看似不做大文章,卻頻頻小動作的偷吃步,對於美台關係與台灣本體利益來說,都是短多長空之舉。

《台灣政策法》將推動「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更名為「台灣代表處」。(Facebook/Taiwan in the US)

首先,美國政客企圖以台灣問題槓桿中美關係,本身就犯了尾巴搖狗的錯誤,從結構到層次認識都是本末倒置;其次,美國內部反中團伙與台獨勢力遙相呼應,刻意在揚升美台關係上打擦邊、甚至竊以為得蠶食增量,以跳探戈的方式「以退為進」,堂而皇之地將一中原則視作「可修正主義式」的中美關係政治基礎,除了誤判一中原則得以「美修」外,伴隨的結果也必然是從始至終低估北京未來回應反制的強度。中國大陸外交部9月15日回應便稱,《台灣政策法》如果繼續審議推進甚至通過成法,將極大動搖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對中美關係以及台海和平穩定將造成極其嚴重的後果。北京存在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意志,沒有折扣空間,美台當局當有自知。

最後,回到「苦主」台灣身上。延續過往「喪事喜辦」的「精神」,台灣透過遊說,以及協同美國內部反中力量大打反中作戰,實際上走得每一步都得付出相應代價;一如烏克蘭付出烏克蘭的,台灣將來也會付出自己的。蔡英文政府近年來一直覺得自己有民主捷徑、有美國靠山,這基本叫做價值觀扭曲,就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的處境,總會遭遇糾正;但台灣不同於烏克蘭之處,在於烏克蘭作為國際承認的主權國家,不論如何與俄羅斯博弈纏鬥,始終擁有自己的姓名,而台灣始終冠着美國姓氏而存活,活在美國霸權的價值半徑裏,不忘再自我刨一份民主的優越感,聚在一起炫耀、乃至與烏克蘭比較,當真是越光鮮越可悲。佩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如是,如今竊喜《台灣政策法》蠶食增量美台關係再進一步亦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