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故宮3件國寶摔破 前院長:文物代代守護,人為損毀令人驚訝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台灣立委陳以信周五(28日)在立法院爆料,2021年2月國立故宮博物院進行「數位典藏」及清查時,不慎打破清代龍紋碗,故宮院長吳密察試圖掩蓋此事。此外,故宮最近又摔破比青花瓷器,已被故宮秘密處理。台媒指3件文物總價逾25億元新台幣(約合6.11億港元),是1965年故宮在台落成啟用以來,首次打破文物。據台媒周六(29日)報道,對於事件,台北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馮明珠感慨萬千,認為故宮文物代代守護,人為損毀令人驚訝。

此前,吳密察在立法院回應證實故宮打破清代龍紋碗,但強調並未隱匿此事。他也坦承,故宮近兩年摔破三件國寶,分別為「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和「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對於外傳總價值超25億,他則表示「市場價格『遠低於此數字』」。

據故宮新聞稿,「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的破損原因疑似是因搬運時碰撞。而今年5月19日整理文物時,在故宮任職超過7年的資深人員因在作業過程中疏忽,致「清乾隆青花花卉盤」從100公分高的工作台掉落地面破損。

對於事件,馮明珠表示,台北故宮文物跨海遷送來台到了北溝,再到台北外雙溪,再到前任秦孝儀院長、周功鑫院長,都曾作大盤點,檔案上都清清楚楚,一件不少。這些文物由代代人守護、傳承至今,管理人員也都專業且富有經驗,基本上是沒有人為損壞。

吳密察提出,瓷器歷來未「改箱為櫃」,與時代潮流不符,可能是造成「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破損的原因,加上過去即便有20年一次的大清點與每年的抽檢,由於文物儲放資訊未數位化,因此也不可考兩件文物是過去就已破損,還是新進人員處理不當。

對於上述說法,馮明珠不以為然,稱台北故宮文物早已數位化,在文物管理系統中都有詳載,身為院長應平時就去理解,而非怪前人沒有數位化。馮又指,文物不論是清點或策展前的「健康檢視」,都會協同維修單位或由專業資深的庫房管理人員共同參與,文物摔落一事令人驚訝。據悉,內部員工對於現任院長提出「改善落後的包裝方式」,認為是「在分解故宮的專業、信譽、士氣、自尊」,瓷器過去未「改箱為櫃」是器物處前後同仁的共識,不應出事了未檢討當前的管理而歸責於前人的「落後」。

馮明珠認為文物摔落令人驚訝。(聯合報)

此外,報道又提到已故的最後國寶押運人索予明曾回憶,為了安全守護國寶,當時許多私人行李都被丟下船,為了不讓體積龐大的碧玉屏風受碰撞,他更是每晚都依偎著屏風而睡。

另一方面,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周五在Facebook指出,破損不可能自然發生,故宮文物清點、註記、搬移保存過程中,應都有錄影、外部見證人等流程,否則在這中間有移花接木、偷龍轉鳳等情形,也沒人會發現,而包含「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及「清康熙款暗龍白裏小黃瓷碗」這2件文物,出現無法釐清責任歸屬的狀況,故宮應給公眾清楚說明,因為這種事,不可能會自然發生。

除了摔破國寶外,高嘉瑜也提到,故宮網站上的「明弘治款嬌黃綠彩雙龍小碗」被誤植為清朝,突顯故宮對文物保存及標註實在不夠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