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門票收入三年損失90% 「降級」與否院長口緊不提

撰文:廖士鋒
出版:更新:

台北故宮降格、改隸文化部議題,近期可謂是甚囂塵上,9月30日,台北故宮院長吳密察列席立法院報告業務概況時,回應指出,「我想行政院有整體國家建置規劃」,因此會尊重。向外界揭露台灣行政院對於部會組織調整確實有整體的規劃。

此外,受陸客自由行斷絕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下,多位立委指出,2018年迄今故宮整體門票收入減少了近90%,2021年截至8月為止,北院門票收入僅新台幣1,900萬,營收率僅達12%、南院營收率也僅41%,多位立委亦質疑,業務與計劃缺口如何彌補?。

吳密察透露,台行政院只有在2021年3月傳聞最盛的當時,初步問過他對此事的想法,「但最近沒再就這件事情跟我有過接觸和討論」。國民黨立委萬美玲追問,關於故宮「降級」這件事,目前是已經沒在討論,還是取消了?吳密察則回應,「我想行政院有整體國家建置規劃」,因此會尊重。等於側面證實行政院對於部會組織調整有規劃。

但另一方面,故宮也不是完全沒有相應動作,例如傳出組織調整前後,故宮就以新台幣120萬元的經費委託學者進行「最適組織型態」研究計劃,對此計劃的進度,吳密察亦表示目前已完成期中報告,「期末報告表定10月中旬完成,再經過審議程序,報告預計10月底出爐」。

對於是不是會依照委託研究「最適組織型態」案朝行政法人轉型,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稱,該研究案期末報告10月底才會出爐。(中央社)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對此詢問吳密察,根據該份期中報告對世界重要博物館的研究,除羅浮宮比較朝向政府單位外,其他如大英博物館等則多為行政法人組織,「若研究後發現故宮最適合的型態是行政法人,會依此方向推動組改?」

吳密察則回應,行政法人和政府組織的差別在於用人和經費的彈性,而行政法人在台灣有很好的成功經驗,但也有不足,他並比較現為行政法人的「兩廳院」(國家音樂廳、國家戲劇院),指出兩廳院最大的財產是擁有高規格高標準的空間;而故宮最重要的財產是文物,如何將這些文物編入行政法人之中,恐怕是轉為行政法人會遇到的重大問題。在其他立委認為只用研究報告就決策太過不足之下,吳密察僅透露,該研究報告只是政策的參考、是行政院決策的參考之一。

受陸客停止來台、疫情影響 故宮門票收入暴跌九成

台北故宮近年的經營確實稱不上亮眼,在陸客自由行斷絕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下,多位立委指出,2018年迄今故宮整體門票收入減少了近90%,2021年截至8月為止,北院門票收入僅新台幣1,900萬,營收率僅達12%、南院營收率也僅41%,遭質疑業務與計劃缺口如何彌補。

吳密察僅表示,南北院會配合五倍券推出優惠措施,涉及門票、文創禮品、餐飲等,搭配故宮北院策劃的「鎮院國寶—范寬.郭熙.李唐」大展,以及南院「亞洲藝術節-印尼月」登場,希望對故宮門票挹注有所助益。但是這樣的行銷計劃有多位立委都不看好,直言故宮應該檢討。

根據故宮的統計,2021年1到8月北院有22.96萬人次造訪,南院則有35.27萬人次,相較於2019年南北院加起來全年有近490萬人次,相距甚遠,對於故宮經費影響更是重大,往年都有巨大盈餘的「故宮文藝發展基金」,2020年全年收入僅有6,439萬元,與2019年的5億6,430萬元相較,也大砍了近90%。相較2011年兩岸合辦元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特展,短短半個月內故宮禮品部營業收入就達新台幣6,000萬,更是唏噓。

近日台灣歷史劇《斯卡羅》熱播,藍綠立委都提議故宮舉辦斯卡羅展覽,但吳密察坦言,故宮僅有5件與斯卡羅有關文物,其中原件更是隻有3件,若無法與台灣歷史博物館跟台灣博物館合作,以故宮的藏品,他只能「小小的擺出來」。(中央社)

故宮參觀人數下滑、禮品銷售雪崩,也反映在文物收購預算上,2020年的故宮文物收購預算還有9,000萬元,2021年直接砍半到4,000萬元,近期編列的2022年預算書編列的文物收購費用,則創下近20年新低,只有新台幣1,170萬元。比起2011年收購預算的2億2,500萬元,縮水到幾乎只剩5%,若比起近年高點2016年的3億1,300萬元,更只有3.7%。

目前全球還有多國無法開放人員自由流通,台灣更是絕大多數人民都未施打第二劑疫苗,所以故宮短期內的目標客群就只能是疫情控制下的台灣旅客為主,但若是故宮無法在後疫情時代吸引更多台灣人參觀並消費,則故宮的經營危機將會日益嚴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