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台灣大選︱兩岸關係信心市場亟待重建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根據一份台灣最新民調,儘管賴清德在總統參選人支持度上持續領先柯文哲與侯友宜,但在誰有能力處理維護兩岸和平、避免戰爭的信賴度上,柯文哲雙雙躍居第一,強勢領先賴清德超過10%的認同,獲台灣民眾信任。該份調查細緻區別了選民的投票選擇和以能力檢驗候選人的判斷,結果顯示賴清德與柯文哲「各勝擅場」,背後透露的是台灣選民既被政黨認同綁架的現實,以及傳統政黨長年兩岸政策失敗的局面。

台灣兩岸圓桌論壇協會日前公佈一項民意調查,在總統參選人支持度上,賴清德以35.4%支持度領先柯文哲的33.3%,兩人相差2.1%,侯友宜則以18.0%墊底。在中美台關係處理上,有34.4%台灣民眾認為柯文哲最有能力處理好三方關係,領先賴清德27.2%、侯友宜12.9%。

而在關鍵的兩岸關係處理能力上,則以柯文哲35.0%位居第一,賴清德22.3%、侯友宜17.5%;在處理維護兩岸和平、避免戰爭上,亦是柯文哲以33.6%信賴度綸元,領先賴清德23.2%、侯友宜19.1%。

簡言之,提出「四大支柱」的賴清德雖在總統大選的競爭中獲得35.4%支持度領先,但在處理兩岸關係、維持台海和平避戰的能力僅獲得2成多信賴度,反而明顯不及尚未有兩岸政策藍圖的柯文哲,這除了是賴清德陣營的一大警訊,也是台灣選民在精神與利益、在應然與實然層面言不由衷的一種分裂。而長年以擅長兩岸安定牌為號召的國民黨一造,侯友宜在兩岸關係處理能力與避戰能力皆敬陪末座,也基本總結該黨近年兩岸政策左右不逢源處境的每況愈下。

「疑賴論」在華府 也在台灣

正當賴清德猶受華府「疑賴論」之苦,這份「不信任」民調接踵到來,儼然裡應外合了「疑賴論」的想像不只存乎華府,也在台灣現蹤。眼見高振「四大支柱論」依舊無法讓自己服貼蔡英文路線,取信華府與台灣民心,賴清德8日鄭重對外撕下「台獨金孫」的標籤,便頗有「斷『獨』求生」的味道,此舉也讓台網群嘲過去一路扶持賴清德仕途上位的獨派,今夕是否該集體哭暈在廁所?

《華爾街日報》7月4日刊登民進黨主席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專文,文章以《我保衛台海和平的計畫》為題,內容闡述為實踐和平的四大支柱理念。(Facebook/賴清德)

然而,另一方面就台灣大選現勢而言,賴清德依舊保有相對穩定且領先的態勢明顯,此間首先意味著,賴清德儘管還抓攏民進黨支持者至少35%的鐵票,但就連傳統支持者都對其是否具備能力應對兩岸關係、有效節制台海爆發戰爭有所保留,反證「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並非靡靡之音,對照民進黨支持者票投賴清德,卻又不信任其能力治理兩岸關係而言,已是民進黨版的禍起蕭牆,不能說的秘密。

與此同時,這也說明泛綠支持者所信仰、可信任的兩岸路線,更繫於蔡英文個人,而非得以傳承,「四大支柱論」賴清德說得動不動聽,本質上無法紋風,只能回歸民進黨眾的黨性支持以保有領先位置,無法企求更多的能力信任。基本上,這可謂民進黨支持者被政黨認同綁架的結果,也是台灣內部非統、抗統選民被意識形態徹底框限的表現。

1997前時任台灣「國民大會代表」的賴清德,在議場手舉「台灣獨立萬歲」標語,公開宣揚台獨理念。(資料圖片)

國民黨「兩岸牌」走入歷史?

相對賴清德「有繼無承」蔡英文之於台灣選民的兩岸政策信任感,應當在兩岸安定議題能夠突圍的侯友宜在此間卻討不到絲毫便宜,是這份調查的另一處弔詭。

縱然促使侯友宜在總統參選人支持度殿後第三位的原因複雜,但國民黨老招牌的「兩岸牌」與「經濟牌」陳光,也不至於令侯友宜在能力處理兩岸關係以及避戰與否的信任調查中敬陪末座。這只能說明,早在馬英九後期,以至蔡英文主政近八年期間,昔日透過國民黨串起的諸多兩岸交往功績,基本已被廣褒的選民遺忘,包含透過國共論壇搭建起的兩岸溝通、ECFA帶來的經濟紅利等,如今無法有效為國民黨再次擦亮「兩岸牌」的榮光。

反而是國民黨一路隨著民進黨步伐,在兩岸關係主張上自我內縮,如在承認九二共識與否的問題上,如今還需要加掛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等輔助用語,這些舉措都明示國民黨眾自身都不夠自信、甚至自我懷疑整黨的兩岸政策與路線,這又將如何期待選民回報曾有的能力信任?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左)7月3日接受趙少康(右)專訪時表示,他接受合乎《中華民國憲法》的九二共識,反對一國兩制的九二共識,更堅決反對蔡英文污名化的九二共識。(Facebook/侯友宜)

柯文哲的信心衝得過兩岸關係基本面?

反觀自帶政治魅力的柯文哲近兩個月支持度明顯拉高,穩居第二位,可謂震撼了長年穩固的台灣藍綠政黨結構。值得注意的是,標榜「不藍不綠」柯文哲陣營,除了長年主張兩岸一家親、不承認九二共識外,基本尚未能見具通盤性的兩岸政策。

但不忘在市場上有一句話,「基本面再爛都沒關係,信心強就衝得過去」,因此重建市場信心十分重要;將兩岸關係現勢套用於這樣的市場邏輯,實際上也可以說明柯文哲在「兩手空空」的情況下,卻大獲選民信任其處理兩岸關係能力與有效避免台海戰爭一事上獲得啟發。

什麼都還沒說的柯文哲在今次的調查中,於處理兩岸關係與避戰能力的期待值方面,輕易拉下已說得很多的賴清德與侯友宜,民進黨與國民黨自己該負的失敗因子起到關鍵作用,正是因為台灣選民在賴清德與侯友宜身上看不到期望,才有「空白授權」給柯文哲去填答、尋覓新的兩岸關係的空間,可以說,柯文哲所獲得的信任不是信任,而是台灣選民對傳統民進黨與國民黨所持兩岸政策與路線不信任帶來的反作用力使然。

柯文哲的選情倒吃甘蔗,目前穩居前二,話語權也獲得顯著提昇。(Facebook@柯文哲)

此外,相對民進黨與國民黨人都程度懷抱兩岸關係要隨政黨輪替「推倒重來」的粗暴思維,柯文哲的務實顯得中庸,也更相符蘊含中庸之道精神的台灣社會所需,固能獲得共鳴。

但悲觀來說,柯文哲儘管足夠務實,但確實在兩岸政策基調上存在僅能負面表列的問題,即去除藍、剔除綠的部份主張不要,唯路線核心迄今依舊不夠清晰,而台灣選民卻又願意給予跨越藍綠政黨與意識型態鴻溝的信賴支持,只因藍綠之外別無分號,這既有選民困頓無奈的消極面,也內含選民期望改變的積極性。是以,柯文哲能否依恃這樣一股務實的信心便衝過兩岸關係基本面不是重點,也不會是重點,重點在於台灣選民投射在柯文哲身上的積極期待,能否轉化、改變台灣政治與社會應對兩岸關係發展的僵固性,這才是柯文哲所獲數值在這宗民調問卷上,值得見微知著的看點。